大美開封的再書寫吧 BBC紀錄片《中華的故事》中的開封印象
http://m.b6man.com 2016/5/13 9:17:38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
近日,BBC紀錄片《中華的故事》在國內視頻網(wǎng)站上線,而開封這座八朝古都,以靚麗的身姿被收錄在這部片子中第三集《黃金時代》之中,出鏡時間40多分鐘,無數(shù)網(wǎng)友通過微博、微信和網(wǎng)絡,爭相轉發(fā)、點贊、評論,表達對開封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傾慕之情。
開封頻現(xiàn)國家級“大屏幕”
The Story of China(《中華的故事》)是一部介紹中國歷史的6集紀錄片,由英國電視臺和美國電視臺共同出資拍攝,由英國著名歷史學家和歷史紀錄片節(jié)目主持人邁克爾·伍德?lián)沃鞒。在拍攝古都開封時,我市文化學者劉海永對其提供了幫助。
“在整個拍攝過程中,撰稿人兼主持人邁克爾·伍德毫不掩飾對開封的熱愛。他認為,北宋時期是中國歷史文化發(fā)展的黃金時代,可以與世界任何文明相媲美,盛贊開封是中國的記憶之城,絲毫不遜于雅典、巴格達。”劉海永說。
城市的發(fā)展,是人類文明發(fā)展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個縮影。對城市的記錄,其實就是書寫人類社會的歷史。
開封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在漫長的歲月里,開封曾是全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也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大都市,史書更以“八荒爭湊,萬國咸通”來描述開封。近年,開封經(jīng)過不斷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尤其是對城市環(huán)境的大手筆改造,使開封的城市形象有了很大的變化,引發(fā)全球矚目,頻頻在中央電視臺、英國廣播公司、美國歷史頻道等大屏幕上展現(xiàn)靚麗身姿:
2013年7月,中央電視臺9套紀錄頻道大型人文類紀錄片《園林》攝制組抵汴取景拍攝,以北宋園林艮岳為切入點,反映北宋從建都到繁榮再到滅亡的過程,展現(xiàn)開封作為北宋都城那段最為輝煌的歷史。
2014年7月,中央電視臺攝制組在開封取景并拍攝了紀錄片《開封府》,以開封府的歷史演變和開封府的法治道路為主題,向觀眾展現(xiàn)出北宋王朝真實的法治面貌。
2014年11月,由團中央網(wǎng)絡影視中心、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聯(lián)合攝制的紀錄片《大宋王朝》在龍亭公園正式開機,以宋朝重大歷史事件、歷史決策、歷史人物為切入點,全面展示兩宋時期中國的強大和繁榮。
2015年 3月,央視紀錄頻道《傳家》攝制組走進我市,拍攝獨立藝術家蠢瘋在20余年里對傳統(tǒng)文化搶救性保護及建筑文化研究的故事。
2015年4月,國新辦和美國歷史頻道共同制作的《抗戰(zhàn)回眸:1931~1945》之“1938年花園口決堤”和“1942年河南大災荒”在開封開拍,先后到開封市黃河風景區(qū)以及開封市區(qū)拍攝畫面。
2015年10月,央視策劃的大型美食人文紀錄片《中國小館》之《守住“最”開封》在央視一套首播。在近50分鐘的節(jié)目里,6個讓人嘴饞的小館展現(xiàn)了開封“最”深厚的歷史文化和“最”獨特的市井生活。
“紀錄片的生命在于真實。”劉海永說,紀錄片《中華的故事》在拍攝過程中,不允許虛構、作假,與其他影視傳播形式相比,具有不可比擬的真實性與可信性,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了解真相的求知心理。正因如此,紀錄片對城市品牌的傳播起著形象的、深度的、令人過目不忘的名片效果,開封受益匪淺。
呈現(xiàn)古城開封新形象
BBC紀錄片素以嚴謹?shù)臍v史考證和富于美感的畫面相結合的制作風格聞名世界,主持人邁克爾·伍德對開封的熱愛之情溢于言表。
在片中,他用輕松詼諧的語言,介紹了開封的古建筑和突顯歷史文化的關注點,如大梁門的城摞城遺址、宋門城墻、清真女學堂、貢院舊址以及雙龍巷等歷史街區(qū)的老門樓、四合院,詳細描述了開封的古跡名勝、市井文化、民俗風情、餐飲美食及歷史掌故,以及宋朝從定都汴京到衰敗亡國的發(fā)展過程。
為了能讓西方的觀眾更容易了解中國歷史、認識大宋時期的開封,邁克爾·伍德絞盡腦汁,比如他將杜甫稱為“中國的莎士比亞”,將宋朝的蘇頌比喻成“達·芬奇”,并將蘇頌發(fā)明的天文鐘“水運儀象臺”和倫敦的大本鐘相比。如此,原本就獨具視角的《中華的故事》,就變得更加妙趣橫生,讓很多網(wǎng)友點贊。
在劉海永看來,紀錄片的價值在于其首先深度挖掘了開封歷史。作為影像形式最原始的形態(tài),紀錄片以鋪陳方式敘述“城市通史”,真實、直接、全面、大量、集中地展現(xiàn)一個城市深厚的文化積淀、一脈相承的發(fā)展軌跡,讓觀眾不僅關注開封“是什么”,更注目于開封“為什么”與“今后可能的發(fā)展”。在紀錄片《中華的故事》中,觀眾與主持人一起閑逛書店街,重游開封府,欣賞《清明上河圖》卷軸,還去了讓無數(shù)河大學子最深以為傲的大禮堂。歷史和現(xiàn)代觥籌交錯、虛實結合,宋韻開封的華美和豐厚歷史文化底蘊充分展示給全球觀眾。
其次,就是紀錄片立體性地展現(xiàn)了開封之美。所謂立體性,在于對一座城市的不同影像記錄,應當具有一些貫通的主題。
事實上,無論是《大宋王朝》《開封府》《園林》還是《守住“最”開封》《傳家》,這些紀錄片都有一個非常明顯的主體:開封厚重的歷史與文化,片中各自獨立又相互關聯(lián),同時又融入文化、理念等意識形態(tài)元素,充分展示這座城市的精氣神,更容易滿足大眾窺視真相的求知心理。
將厚重開封推介出去
“將厚重開封推介出去是古城人的愿望。人,是城市的核心,尤其是這座城市之中的人,他們生活的一點一滴、一言一行,都展現(xiàn)著這座城市最真實的精神面貌,帶給讓觀眾更直觀的感受。觀眾在視聽的享受中被勾起好奇心,從而不自覺地跟隨著紀錄片的視角開始向往這座城市、希望走進這座城市。”劉海永在采訪中告訴記者,他在與邁克爾·伍德交流中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很多英國觀眾并不了解中國的歷史,對開封也知之甚少,邁克爾·伍德希望可以依托《中華的故事》里面真摯的感情,呈現(xiàn)開封這座城市新形象,打動海內外的觀眾。
開封是一座充滿了故事的城市,每一個細節(jié)都值得為其作傳。人們有理由相信,以BBC紀錄片《中華的故事》為代表的紀錄片不但展示了開封之美,也是一種文化創(chuàng)新,必然會對開封城市形象進行塑造與傳播,對提升城市文化價值和品牌競爭力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開封頻現(xiàn)國家級“大屏幕”
The Story of China(《中華的故事》)是一部介紹中國歷史的6集紀錄片,由英國電視臺和美國電視臺共同出資拍攝,由英國著名歷史學家和歷史紀錄片節(jié)目主持人邁克爾·伍德?lián)沃鞒。在拍攝古都開封時,我市文化學者劉海永對其提供了幫助。
“在整個拍攝過程中,撰稿人兼主持人邁克爾·伍德毫不掩飾對開封的熱愛。他認為,北宋時期是中國歷史文化發(fā)展的黃金時代,可以與世界任何文明相媲美,盛贊開封是中國的記憶之城,絲毫不遜于雅典、巴格達。”劉海永說。
城市的發(fā)展,是人類文明發(fā)展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個縮影。對城市的記錄,其實就是書寫人類社會的歷史。
開封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在漫長的歲月里,開封曾是全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也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大都市,史書更以“八荒爭湊,萬國咸通”來描述開封。近年,開封經(jīng)過不斷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尤其是對城市環(huán)境的大手筆改造,使開封的城市形象有了很大的變化,引發(fā)全球矚目,頻頻在中央電視臺、英國廣播公司、美國歷史頻道等大屏幕上展現(xiàn)靚麗身姿:
2013年7月,中央電視臺9套紀錄頻道大型人文類紀錄片《園林》攝制組抵汴取景拍攝,以北宋園林艮岳為切入點,反映北宋從建都到繁榮再到滅亡的過程,展現(xiàn)開封作為北宋都城那段最為輝煌的歷史。
2014年7月,中央電視臺攝制組在開封取景并拍攝了紀錄片《開封府》,以開封府的歷史演變和開封府的法治道路為主題,向觀眾展現(xiàn)出北宋王朝真實的法治面貌。
2014年11月,由團中央網(wǎng)絡影視中心、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聯(lián)合攝制的紀錄片《大宋王朝》在龍亭公園正式開機,以宋朝重大歷史事件、歷史決策、歷史人物為切入點,全面展示兩宋時期中國的強大和繁榮。
2015年 3月,央視紀錄頻道《傳家》攝制組走進我市,拍攝獨立藝術家蠢瘋在20余年里對傳統(tǒng)文化搶救性保護及建筑文化研究的故事。
2015年4月,國新辦和美國歷史頻道共同制作的《抗戰(zhàn)回眸:1931~1945》之“1938年花園口決堤”和“1942年河南大災荒”在開封開拍,先后到開封市黃河風景區(qū)以及開封市區(qū)拍攝畫面。
2015年10月,央視策劃的大型美食人文紀錄片《中國小館》之《守住“最”開封》在央視一套首播。在近50分鐘的節(jié)目里,6個讓人嘴饞的小館展現(xiàn)了開封“最”深厚的歷史文化和“最”獨特的市井生活。
“紀錄片的生命在于真實。”劉海永說,紀錄片《中華的故事》在拍攝過程中,不允許虛構、作假,與其他影視傳播形式相比,具有不可比擬的真實性與可信性,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了解真相的求知心理。正因如此,紀錄片對城市品牌的傳播起著形象的、深度的、令人過目不忘的名片效果,開封受益匪淺。
呈現(xiàn)古城開封新形象
BBC紀錄片素以嚴謹?shù)臍v史考證和富于美感的畫面相結合的制作風格聞名世界,主持人邁克爾·伍德對開封的熱愛之情溢于言表。
在片中,他用輕松詼諧的語言,介紹了開封的古建筑和突顯歷史文化的關注點,如大梁門的城摞城遺址、宋門城墻、清真女學堂、貢院舊址以及雙龍巷等歷史街區(qū)的老門樓、四合院,詳細描述了開封的古跡名勝、市井文化、民俗風情、餐飲美食及歷史掌故,以及宋朝從定都汴京到衰敗亡國的發(fā)展過程。
為了能讓西方的觀眾更容易了解中國歷史、認識大宋時期的開封,邁克爾·伍德絞盡腦汁,比如他將杜甫稱為“中國的莎士比亞”,將宋朝的蘇頌比喻成“達·芬奇”,并將蘇頌發(fā)明的天文鐘“水運儀象臺”和倫敦的大本鐘相比。如此,原本就獨具視角的《中華的故事》,就變得更加妙趣橫生,讓很多網(wǎng)友點贊。
在劉海永看來,紀錄片的價值在于其首先深度挖掘了開封歷史。作為影像形式最原始的形態(tài),紀錄片以鋪陳方式敘述“城市通史”,真實、直接、全面、大量、集中地展現(xiàn)一個城市深厚的文化積淀、一脈相承的發(fā)展軌跡,讓觀眾不僅關注開封“是什么”,更注目于開封“為什么”與“今后可能的發(fā)展”。在紀錄片《中華的故事》中,觀眾與主持人一起閑逛書店街,重游開封府,欣賞《清明上河圖》卷軸,還去了讓無數(shù)河大學子最深以為傲的大禮堂。歷史和現(xiàn)代觥籌交錯、虛實結合,宋韻開封的華美和豐厚歷史文化底蘊充分展示給全球觀眾。
其次,就是紀錄片立體性地展現(xiàn)了開封之美。所謂立體性,在于對一座城市的不同影像記錄,應當具有一些貫通的主題。
事實上,無論是《大宋王朝》《開封府》《園林》還是《守住“最”開封》《傳家》,這些紀錄片都有一個非常明顯的主體:開封厚重的歷史與文化,片中各自獨立又相互關聯(lián),同時又融入文化、理念等意識形態(tài)元素,充分展示這座城市的精氣神,更容易滿足大眾窺視真相的求知心理。
將厚重開封推介出去
“將厚重開封推介出去是古城人的愿望。人,是城市的核心,尤其是這座城市之中的人,他們生活的一點一滴、一言一行,都展現(xiàn)著這座城市最真實的精神面貌,帶給讓觀眾更直觀的感受。觀眾在視聽的享受中被勾起好奇心,從而不自覺地跟隨著紀錄片的視角開始向往這座城市、希望走進這座城市。”劉海永在采訪中告訴記者,他在與邁克爾·伍德交流中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很多英國觀眾并不了解中國的歷史,對開封也知之甚少,邁克爾·伍德希望可以依托《中華的故事》里面真摯的感情,呈現(xiàn)開封這座城市新形象,打動海內外的觀眾。
開封是一座充滿了故事的城市,每一個細節(jié)都值得為其作傳。人們有理由相信,以BBC紀錄片《中華的故事》為代表的紀錄片不但展示了開封之美,也是一種文化創(chuàng)新,必然會對開封城市形象進行塑造與傳播,對提升城市文化價值和品牌競爭力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者:岳蔚敏 通訊員:劉純金
(責任編輯:徐鵬)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
相關新聞
- 開封老城區(qū)樓房緣何限高15米 2016/5/13 9:11:57
- “改”出文化開封新天地 2016/5/13 9:07:43
- 開封市領導督查旅游景區(qū)、 旅游購物店試點企業(yè)創(chuàng)標工作 2016/5/13 9:05:42
- 開封:體制改革催生動力活力 2016/5/13 9:00:27
- 開封:攜手促進古都創(chuàng)新 聯(lián)袂傳承兩宋文脈 2016/5/13 8:5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