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古代,代表“窗”字意思的字比現(xiàn)在要多得多,除下“窗”字外,還有現(xiàn)在還在用的“牖”以及已經(jīng)不當(dāng)“窗”字用的“向”字和“囧”字等。只不過,古代代表窗意的這幾個字,也各有分工,意義不盡相同。
《說文解字》曰:“在墻曰牖,在屋曰囪。窗,或從穴。”古代的房子是前堂后室,室的前窗叫“牖”,后窗叫“向”,朝上的才叫“窗”。“窗”字與“牖”字的窗意在這里就不贅述了,因為我們現(xiàn)在還在用著,“打開天窗說亮話”,這里的窗就是“窗”字的本義。“牖”作為窗意,從《詩·召南·采蘋》:“宗室牖下”到明·歸有光《項脊軒志》:“扃牖而居。”再到《紅樓夢》:“蓬牖茅椽,繩床瓦灶。”等,真是不勝枚舉,數(shù)不勝數(shù)。
先說“向”字,上帝造“向”字時,就把它造成了一扇窗戶的模樣。而且是“朝北的窗戶”。它是一個象形字,從甲骨文的字形來看,周圍是座房屋,中間的“口”就是一扇窗戶。金文、小篆的字形與甲骨文基本一致,到了楷體時已經(jīng)看不出“墻壁上開窗戶”的樣子了。
《說文解字》里說:“向,北出牖也。” 《詩·豳風(fēng)·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戶。”意思就是說,用泥土把朝北的窗戶塞好,把門縫涂好,準(zhǔn)備過冬了。與牖一樣,不久,“向”字就擴大了本義,泛指所有的窗戶了!盾髯·君道》:“便嬖左右者,人主之所以窺遠收眾之門戶牖向。”《齊民要術(shù)》:“閉戶塞向,密泥,勿使風(fēng)入漏氣。”這里的“向”已經(jīng)是普普通通的窗戶,不是單指“北出牖”了。
日本漢學(xué)家白川靜(1910—2006)在他的《常用字解》里,說“向”的外框是窗之形,里面的“口”是置于窗下的祭神之器。人們在有光線的地方迎神,“向”是迎神祭神之窗。我國民間的神多是坐北朝南,他的這種解釋也有一定道理。
至于“囧”字,有些人以為這是一個新字,因為在網(wǎng)絡(luò)上常常用到這個字,非常流行,又長一副“窘”樣,所以它就成了郁悶、悲傷、無奈、尷尬、沮喪以及變態(tài)猥瑣的代名詞。殊不知它也是一個古字,甲骨文中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外面的大“口”不是人臉是房屋,里面的“八”和小“口”也不是因為沮喪而下垂的眉毛和受委屈而張開的嘴,而是一扇窗戶。許慎在《說文·囧部》里這樣介紹說:“囧,窗牖麗廔,闿明也。”只是這個“囧”當(dāng)“窗”字用的時間并不長,很快就被當(dāng)作是窗口射進來的光線了,有了“通明”“光明”之義。但不管怎樣,它還是有過“窗”的歷史的,我們也不能把它的本義忘了。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zé)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