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大拜年
http://m.b6man.com 添加時間:2018/2/8 8:43:59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宋哲宗年少氣盛,剛愎自用,將國家搞得一團糟,蘇東坡卻要夸他“文武生知”“圣神天縱”,文武雙全,聰明絕頂,一生下來就英明睿智、天縱英明。
一個月后,大年初一將近,蘇東坡又給宋哲宗寫了一張賀卡:
月臨天統(tǒng),首冠于三正;氣應(yīng)黃鐘,復(fù)來于七日。君道浸長,陽德光亨。恭惟皇帝陛下清明在躬,仁孝遍物。垂衣南面,天何言而四時成;問孝西清,日將旦而群陰伏。蠻夷奔走,年谷順成。豈惟四海之歡心,自識三靈之陰贊。臣祗應(yīng)詔命,恪守郡符,身雖在江湖,顏不忘于咫尺。敢同率土,惟祝后天。
在這張賀卡中,他夸哲宗皇帝“清明在躬”“仁孝遍物”“蠻夷奔走”“年谷順成”,既英明神武,又仁厚慈愛,自從登基以來,將西邊的西夏跟北邊的大遼收拾得服服帖帖,國內(nèi)老百姓的日子也越過越好,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糧食多得吃不完。
寫這些賀卡的時候,蘇東坡未必是出于真心,可能連他自己都覺得過分虛偽、過分肉麻,可是他還不能不寫,因為每一個地方官都要寫,不寫就是對皇帝的大不敬。
京官進宮大拜年
地方官只寫賀卡,屬于隔空拜年,京官還要親自進宮,在極其復(fù)雜的禮儀下向皇帝面對面地磕頭。
《宋會要輯稿》禮志第八章第二節(jié)《正旦賀朝儀》詳細記載了宋朝京官進宮拜年的禮節(jié):
大年初一,凌晨五點,宋朝最大的宮殿大慶殿外,殿南的空地上站滿了文武百官。
在贊禮官的引導(dǎo)下,宰相、副相、樞密使邁著方步進入大殿,走到丹墀之下,然后排成一排,躬身站立,宰相居中,副相和樞密使分列左右。
緊接著,皇太子走進大殿,他走到宰相、副相和樞密使的前面,選一個靠近御座的位置,躬身站好。
大殿外面,其余官員接受點名,然后按照品級魚貫入殿。
所有官員入殿之后,贊禮官走到丹墀之下,向空無一人的御座高聲通報:“警畢!”然后就有一個大太監(jiān)雙手捧著一面金牌跑入后宮,向皇帝通報人已到齊。這時候,皇帝才穿著蟒袍緩緩出來,走到御座前坐下。隨侍太監(jiān)甩一下響鞭,“啪”的一聲,整個大殿寂靜下來,連咳嗽聲都聽不到。
贊禮官走到御座前面,給皇帝磕4個頭,高呼“吾皇萬歲萬萬歲”,然后退到一旁,躬身站立。
皇太子帶頭,宰相、副相、樞密使、文武百官一起躬身,齊呼“萬歲”。贊禮官朝他們喊道:“起居!”他們就一起跪下為皇帝磕頭。
贊禮官又喊道:“再拜!”皇太子及百官再次磕頭。
如此這般反復(fù)磕頭,直到磕完9次,皇帝會微微點一下頭。這時候,贊禮官喊道:“奉旨放仗!”太子及百官集體謝恩,躬身卻步退出大慶殿,為皇帝拜年的大禮宣告完成。
拜完年,天已大亮,百官是不是可以回家了呢?不是,因為他們還要接受皇帝的賜宴,還要陪皇帝觀看教坊司藝人的演出。
皇帝賜宴的禮儀是非常繁瑣的。按《宋史》第113卷記載,皇帝賜百官飲宴的時候,他要坐在正殿,面南背北,單人單席,坐龍椅,用黃綾當桌布;太子、親王、宰相、副相、樞密使、樞密副使、各部尚書以及進京述職的高級將領(lǐng)和高級地方官也坐在正殿上,不過不再是單人單席,而是聚餐制,每4人或者6人共用一個餐桌,每人坐一個繡墩,用紅綾當桌布。這些餐桌分成東西兩排,太子、親王和勛貴們坐東邊那排,宰相、副相、樞密使和各部尚書坐西邊那排。
(作者:李開周 責任編輯:12301-3)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