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的人情味兒和收入
http://m.b6man.com 添加時間:2018/1/8 9:02:18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包公其實是暖男
包公做這兩件事,都不違背政令與法令,是他對師長的孝心。
對于自己的親人和族人,包公從不徇私枉法,但是能幫的忙他還是幫的。族人經(jīng)濟上有困難,“拯無所吝財,自奉雖薄而喜于周急(《野客叢書》卷九)”,包公自己過儉樸日子,把錢省下來,幫助別人渡過難關(guān)。
由此可見,包公雖然看上去難以接近,但他身上其實洋溢著可愛的人情味。用我們現(xiàn)在的話說,他骨子里是一個“暖男”。
南宋多戰(zhàn)亂,有人問岳飛:“何時才能天下太平?”岳飛說:“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方能太平。”其實愛錢是絕大多數(shù)人的天性,文臣愛錢并不過分,因為愛錢而貪污受賄才過分。
包公是清官,他愛錢嗎?或許不愛。南宋時,朱熹給弟子們講過包公不愛錢的故事。
包公年輕時與同學在合肥老家寺廟里讀書(寺廟環(huán)境清幽,房租低廉,保不齊還能遇上美女崔鶯鶯,唱一出《西廂記》,是古代書生理想的讀書場所),餓了回家吃飯,每天往返于寺廟和家之間。他們路上要經(jīng)過一個富人的房子,但是從來沒有去富人家里拜訪過。有一天,富人看到他們經(jīng)過,非常熱情地邀請他們到家吃飯,被他們婉言謝絕了。第二天,富人專門跑到廟里邀請。同學說:“人家誠心誠意請咱們,不如過去試試看?”包公正色說道:“彼富人也,吾徒異日或守鄉(xiāng)郡,今妄與之交,豈不為他日累乎?”這是個有錢人,現(xiàn)在我們吃他一頓飯,將來中了進士,做了本地的官員,如果他找上門來,讓我們徇私情走后門,我們答應還是不答應?如果應了他,違反國法;如果不答應,違背私情。為了安全起見,我看咱們還是不吃他的飯為妙。二十年后,包公果然回到合肥做官,因為他不欠任何人的私情,所以做起來得心應手,在合肥沒有干過一件徇私枉法的事情。
朱熹是南宋人,與包公有一百年左右的時間距離,他講的故事可能出自當朝史志(宋朝史志浩如煙海,大半因為戰(zhàn)亂而遺失了),也可能得自民間傳聞。從包公一貫剛直的秉性上看,這個故事多半是真實的。
歐陽修與包公同朝為官,熟知包公性格,他評價道:“拯性好剛,天資峭直。”包拯脾氣太硬,天生一副難以接近的性格。這句話隱含的意思是,包公有些不近人情。
大凡舉世聞名的清官,都有些不近人情,明朝清官海瑞就是一例。梁云龍《海忠介公行狀》:“前娶許氏,生二女,出。后娶潘氏,不數(shù)月亦出。”海瑞先娶妻許氏,人家給他生了兩個女兒,他把人家休了。緊接著娶妻潘氏,一起生活不到幾個月,又把潘氏休了。明清時理教橫行,女性被夫家休掉是奇恥大辱,因而自殺者往往有之,這個海瑞海大人莫名其妙連續(xù)休妻,確乎不近人情。
不過我們的包拯包大人在這一點上比海瑞要強。他娶妻董氏,是中進士之前娶的,后來中了進士,做了大官,妻子還是這位董氏。董夫人是包公的結(jié)發(fā)妻子,一直陪伴包公到死,兩人可謂白頭偕老。當然,包公晚年娶了小妾,但那是古代中國士大夫的通病,是當時社會上的正,F(xiàn)象。據(jù)我考證,蘇東坡的爸爸蘇洵娶了兩個小妾(蘇軾的弟弟蘇轍就是小妾生的);南宋大詩人陸游娶了一個小妾,后來還從四川帶回一個妓女;豪放派詞人辛棄疾至少娶了六個小妾。愛國狀元文天祥更厲害:二十歲中狀元,娶了一個妻子,復姓歐陽;又娶了兩個側(cè)室,一個姓顏,一個姓黃;中年又陸續(xù)納了七個侍妾,前呼后擁,都是鶯鶯燕燕。包公只有一妻一妾,跟他們比起來,可愛多了。
包公還有一個可愛之處:懂得感恩。曾鞏《孝肅包公傳》:“少為劉筠所知,筠無子,為奏其族子為后,而請還其所沒田廬。”有一位大臣劉筠,做過翰林學士,做過合肥的行政長官,很賞識包公的文章和為人,大概也指點過包公怎樣讀書應考,走上仕途。包公心存感激,視劉筠為師長。劉筠死后,他向朝廷上奏,幫劉筠辦了兩件大事。第一,劉筠沒有兒子,包公讓朝廷從劉筠族中挑了一個繼子,繼承劉筠的香火;第二,劉筠生前犯有小過,被沒收了土地和房屋,包公請求發(fā)還,使劉筠一門得以維持生計。
包公收入有多高
剛才講包公周濟族人,后面隱含一個前提——他有錢。如果沒錢,自己都在吃糠咽菜,拿什么周濟人家呢?
包公有錢嗎?有。他那么清廉,哪里來的錢呢?答案是俸祿。
宋朝皇帝優(yōu)待士大夫,論官員俸祿之厚,在中國歷史上可謂空前絕后,無朝可比。宋徽宗時淮南轉(zhuǎn)運使張根說過當時大臣的待遇有多么驚人:“今群臣賜一第,或費百萬,臣所部二十州,一歲上供財三十萬緡耳,曾不足給一第之用。(《宋史·張根傳》)”皇帝派人給大臣建造豪宅,有時候能耗費一百萬貫,張根掌管淮南二十個州縣,每年上繳中央財政三十萬貫,還不夠給大臣蓋房呢!
也不是說所有官員在宋朝都能得到高收入。剛?cè)胧送镜牡图壩墓伲剿鹊,又沒有各項福利,用他們的話講,“所入僅足以代耕”,收入跟一個農(nóng)民差不多,勉強糊口而已。至于不入流的小吏,在王安石變法前則連薪水都沒有,收入全靠貪污,否則只能餓死!段墨I通考·職役考》云:“內(nèi)外胥吏素不賦祿,唯以受賕為生。”說的就是北宋前期底層小吏靠受賄為生的怪現(xiàn)象。
包公是正牌進士,五十多歲“倒坐南衙開封府”,躋身于高官階層,他當然有俸祿,而且俸祿一定會很高很嚇人。
拙著《歷史課本聞不到的銅臭味》曾經(jīng)按照宋仁宗時的物價,將包公得到的所有薪金與福利統(tǒng)統(tǒng)折算為銅錢,加起來總共是兩萬一千八百七十八貫,這就是包公擔任開封府尹時一年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
兩萬多貫是什么概念,大家可能不太了解,讓我們來看看王安石三十歲那年寫的《上運使孫司諫書》吧:“某為縣于此兩年,見所謂大戶者,其田多不過百畝。百畝之直,為錢百千,其尤良田,乃直二百千而已。”王安石在比較富庶的江浙地區(qū)當了兩年縣官,發(fā)現(xiàn)所謂民間大戶也只有百畝田產(chǎn),每畝最高兩貫,總價值最多不超過兩百貫。包公在開封府一年可入兩萬貫,可去江浙購買良田一萬畝,一百戶富庶農(nóng)民的全部田產(chǎn)加起來,還比不上他一年的收入。
讀者朋友會覺得,包公之所以清廉,是因為俸祿優(yōu)厚。高薪確實可以養(yǎng)廉,但是卻不能防貪,因為人的貪欲是無限的,除非有某種因素作為強力約束,否則大多數(shù)官員將持續(xù)不停貪下去。
宋朝有很多清官,也有很多貪官,制度對官員的約束是一樣的,清官之所以為清官,是因為他們比貪官有操守,一個沒有操守的官員,不管你給他多么高的薪水和福利,他都欲壑難填?上Р偈夭⒉豢偸强康米。骞僮鼍昧,發(fā)現(xiàn)貪官比自己活得更好,發(fā)現(xiàn)貪污起來沒有太大風險,往往也會變成貪官。包公清廉一生,操守始終很好,始終沒變成貪官,所以他值得我們贊美。
(作者:李開周 責任編輯:12301-3)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