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三十五歲的高適應(yīng)征落第,在返回宋州的途中,有個隨從主帥出塞回來的人,寫了一首《燕歌行》給高適欣賞。高適感慨于邊疆戰(zhàn)守的事,因而作了這首《燕歌行》應(yīng)和他。作為高適的“第一大篇”,這首詩氣勢暢達,雄渾悲壯,筆力矯健,意蘊深刻含蓄,深受商丘忠烈文化的影響。
唐代的宋州即商丘,是一個有著四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她東望沿海,西接中原,南連江淮,北臨齊魯、濟寧,是一座古老而又新興的城市。
這里不僅有高適的半世情緣,向前追溯,這里是燧人氏“鉆木取火,以化腥臊”之地;是“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商族人的發(fā)源地;還是八百里梁園的繁華舊夢......
忠烈是商丘的名片之一,踏上這座有著4500年歷史的城市,歷史與文化的厚重感撲面而來。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傳說帝嚳的兒子閼伯與實沈“日尋干戈”,帝嚳將長子閼伯遷到了商丘,次子實沈遷到了大夏,就是如今的山西。在星相學(xué)上,當(dāng)商星在東方升起,參星已在西落下,兄弟兩人永不相見。在文學(xué)中,參商用來形容永遠分別,白居易也說:“一別似參商。”
還有一種說法,閼伯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到商這個地方,后遷徙別處,后人便稱這片商族人居住過的廢墟為“商丘”。不論是與兄弟不睦被貶至商丘的閼伯,還是因治水有功被封到商地的閼伯,他在商丘廣袤的大地上,建造高高的祭臺,祈求火星給人間降福。他主持火星祭祀,根據(jù)火星運行告知人們防災(zāi)避禍、適時播種收割;他主管百姓用火事宜,以便百姓們隨時可以取到火。百姓感念其恩德,在他死后將他葬在他曾經(jīng)夜夜觀測商星的高臺上,“商丘”也因此得名。
也正是閼伯的堅守,讓這片土地在以火紀時的歷法下開啟了商部族農(nóng)耕文明的序幕,讓商部族載滿貨物的牛車遍布華夏大地......
好風(fēng)憑借力,送我至梁園。天寶三年李白、杜甫相約共游梁園,而高適在睢陽定居多年,便為導(dǎo)游,三人“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成就一段文壇佳話。
“梁孝王好營宮室苑囿之樂”,西漢梁孝王劉武在梁國都城睢陽(今商丘睢陽)建造了規(guī)模宏大、富麗堂皇的梁園用以游賞延賓。加之梁王愛人才,喜風(fēng)雅,且慷慨,一時間天下豪俊奔赴梁園,就此三百里梁園“豪俊之士靡集”,枚乘、鄒陽、司馬相如......這里成為天下文學(xué)盛地。
枚乘、鄒陽等在吳王劉濞的門下,曾力勸吳王不要謀反,吳王不聽,發(fā)動“七國之亂”。已投奔梁王的枚乘再次勸諫吳王,力阻謀反,雖沒起什么作用,枚乘卻因此名震天下。
鄒陽是一位有志于維護國家統(tǒng)一的文人,從吳國勸吳王不要謀反,不成。到梁國后,也力阻梁孝王謀“漢嗣”之位,但遭到羊勝、公孫詭讒言,被梁王下獄,準備處死。鄒陽在獄中寫下《獄中上梁王書》,文辭言婉而激憤感慨,梁王讀后,有感于他的情意懇切,立即將他釋放。
枚乘、鄒陽、司馬相如為代表的梁園作家群,以自身中正堅持、錚錚鐵骨書寫了三百里梁園的風(fēng)華絕代和忠烈底蘊,而俠風(fēng)濃郁的梁宋也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往事越千年,受梁園文化影響的李白、杜甫、高適三人來到歷代文人墨客向往的文學(xué)圣地,恣肆揮毫,流連不去,這里是高適的第二故鄉(xiāng),更是李白客居十年之久的精神沃土。
鳥瞰商丘古城如古銅錢,外圓內(nèi)方,《大戴禮記·曾子天圓篇》記載:“天道曰圓,地道曰方;如誠天圓而地方,則是四角而不掩也。”這種城池形制被古人認為是取法于天地自然,也是最能體現(xiàn)中華傳統(tǒng)思想核心價值的文化符號。
古城南門外南大約一里是張巡祠,用來紀念安史之亂血守睢陽的忠烈張巡、許遠等人。唐天寶元年商丘從宋州改名為睢陽郡,睢陽之戰(zhàn),是安史之亂時期的一場著名戰(zhàn)役。睢陽城破時,城內(nèi)官兵全部死亡,剩余的四百多居民也被叛軍屠殺,無一幸免,也無一人投降。“守一城,捍天下”。這場驚天動地的睢陽保衛(wèi)戰(zhàn),是平定安史之亂的轉(zhuǎn)折點,從此大唐拉開了反攻叛軍的序幕,張巡、許遠也為匡扶大唐,立下了蓋世功勛。明代李東陽曾寫《睢陽嘆》贊揚張巡、許遠二人在睢陽之戰(zhàn)中同仇敵愾、為國捐軀的不屈精神,以及史載千年的歷史意義。
將軍有齒嚼欲碎,將軍有眥血成淚。
生為將星死為厲,盡是山川不平氣。
二人同氣金不利,天與一城為國蔽。
強兵坐擁瞑目視,孝子忠臣復(fù)誰是。
千載公名亦天意,
君不見河南節(jié)度三日至。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木蘭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木蘭身上呈現(xiàn)出來的中華民族女性的英勇和忠孝精神是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正如《中國文學(xué)發(fā)展史》中所說:“我們只要知道花木蘭是一個北方英勇女性的代表就夠了。”
忠烈是商丘的一個文化符號,這里的俠義之風(fēng),忠勇之氣影響了枚乘、鄒陽、司馬相如、木蘭、張巡、許遠、高適等人,同時也在歷史傳承中受到他們的影響,形成獨具特色的商丘的文化名片。
“晚鐘低吟云盡散,見得黃昏風(fēng)漸寒,昔日繁華終不再,只留古冢后人瞻。”這里是“殷商之源”、是“中華圣人文化圈”;這里有“中國古城池建設(shè)典范”的商丘古城、有不同朝代的古都和古城構(gòu)成的“城摞城”奇觀,還有被譽為“天下石室第一陵”的王后陵;孔子在此避雨曬書,劉邦在此斬蛇,李白、杜甫、高適三人在此把酒暢飲、策馬奔騰......在歷史與現(xiàn)實的結(jié)合點上,商丘跨越千百年的迷霧,以新的姿態(tài)站在世人面前:縱橫交錯的高鐵網(wǎng)絡(luò),激情澎湃的868文化藝術(shù)創(chuàng)意園,萬畝水面、萬畝森林、萬畝濕地的新梁園......
一城閱盡五千年,好一個商丘!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zé)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50178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