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12位汴籍御史
http://m.b6man.com 添加時間:2017/9/4 17:13:44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清朝御史題名錄》記載的清代汴籍御史
蘇樹蕃編《清朝御史題名錄》記載了順治、康熙、嘉慶、咸豐、道光、同治、光緒各朝汴籍御史的簡歷!断榉h志》除在《選舉》卷中記載他們都是進士之外,還為已經(jīng)過世的數(shù)名御史立傳,宣揚他們恪盡職守、敢于直言的風(fēng)范。此外,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收藏的御史奏折中有汴籍御史的奏折,其中,裴維侒以福建道監(jiān)察御史的身份所寫《輕議割地恐啟各國貪利之端》折很值得研究。此折表明,他維護國家領(lǐng)土完整,堅決反對割讓臺灣。
蘇樹蕃編《清朝御史題名錄》記載的汴籍御史,如下:
1.順治朝的薛陳偉。“薛陳偉,河南祥符人。順治丁亥進士,由中書科中書考選陜西道御史。巡按宣大,外轉(zhuǎn)薊州兵備道。”
2.康熙朝的張都甫。“張都甫,河南祥符人。辛丑進士,由陽城縣知縣行取湖廣道御史。補任貴州道,授通政司參議。”
3.嘉慶朝的張運煦。“張運煦,河南祥符人。嘉慶己未進士,由刑部郎中考選山東道御史。仕至直隸永平府知府。”
4.道光朝的沈鵬。“沈鵬,字圖南,號秋漁,河南祥符人,祖籍浙江。道光乙未科進士,由兵部郎中選山東道御史。”
5.道光朝的劉潯。“劉潯,字江湄,號鏡河,河南祥符人。道光癸巳科進士,由翰林院編修考選山東道御史。揀發(fā)廣東知府。”
6.咸豐朝的劉毓楠。“劉毓楠,字南卿,號古香,河南祥符人。壬子科進士,由禮部郎中補授江南道御史。官至安徽鳳潁道。”
7.同治朝的周星譽。“周星譽,字容之,號畇叔,河南祥符人。庚戌科進士,由翰林院編修補授江南道御史。升任廣東鹽運使。”
8.同治朝的李宏謨。“李宏謨,號仲遠 ,河南祥符人。丙辰科進士。由兵部郎中補授浙江道御史。官至順天府府承。”
9.光緒朝的田我霖。“田我霖,字雨田,號少坪,河南祥符人。辛未科進士,由刑部郎中補授山東道御史。”
10.光緒朝的鄭思賀。“鄭思賀,號黼門,河南祥符人。辛未科進士。由刑部郎中補授山東道御史。”
11.光緒朝的裴維侒。“裴維侒,字韻珊,號君復(fù),河南祥符人。庚辰科進士,由翰林院編修補授福建道御史。”
12.光緒朝的鄭思贊。“鄭思贊,字聽湘,河南祥符人。丙子科進士。由戶部郎中補授湖廣道御史。”
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成書的《祥符縣志》,對這12位汴籍御史均有記載,除記錄他們都是進士出身之外,還為其中已故的多數(shù)人立傳,宣揚他們忠于朝廷、孝敬父母,任御史時敢于直言等。例如,李宏謨的傳中說,他任御史期間寫了幾十份奏章,其中的《請勤召對》折是向慈禧提意見的奏折,在當(dāng)時就引起了社會的極大反響。他在《河南饑特疏》中要求“截南漕以備賑恤”,結(jié)果,“全活無算”,即救活了大量災(zāi)民。該志還記錄了其他汴籍御史的政績,值得我們繼續(xù)研究。
[1][2]
(作者:裴元秀 責(zé)任編輯:12301-3)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