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上的詩意人生
http://m.b6man.com 添加時間:2017/5/4 16:45:18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韓維的一生,與西湖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他是西湖的知己,西湖是他詩情的舞臺。
1
韓維在潁昌(許昌)做知府時,春季在西湖備上十人宴席,每天把公務(wù)交付完畢,就來到湖上。他派人在湖邊邀請游客入席,滿員為止。有人問:“你不問一下客人身份就邀請,喝酒有什么趣味?”韓維道:“年輕人怎能明白!我可以等待與知己飲宴,但春光不會等我。”
綠波蕩漾的西湖,留下了韓維多少快樂!青年時期,他在西湖邊度過了充實的讀書時光;游宦時期,西湖是他歇息精神的家園;退休之后,西湖又承載起他對人生最后的思索。
他的家原本在東京汴梁。韓億父子有四人官至宰輔,名聲顯赫。作為韓億第五個兒子,韓維曾歷經(jīng)四朝,參與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在北宋政壇留下了深刻影響。
青年王安石結(jié)交韓維才走入政治中心,而韓維對于新法的態(tài)度,是導(dǎo)致王安石罷相的重要原因。
韓億辭世后落葬長社,韓氏兄弟從此把許昌當(dāng)作家鄉(xiāng)。王安石變法之后,范鎮(zhèn)、范純?nèi)省⒋蘖、蘇轍等名士清流相繼定居許昌。在他們的共同推動下,許昌開啟了文化史上又一個繁盛時代。西湖,是許昌文士的活動中心;韓維,是西湖當(dāng)之無愧的主人。
“云薄翠微外,禽歸莽蒼前。上公寬禮數(shù),清醉亦陶然。”晏殊鎮(zhèn)守許昌時,青年韓維隨侍左右,泛舟西湖,詩歌應(yīng)和。“雙管龍吟清徹漢,四弦鶯語巧回春。樽前不用存形跡,同是鄉(xiāng)閭白發(fā)人。”晚年的韓維與友朋會聚西湖,面對依舊醉人的風(fēng)景,話不盡人世滄桑。
西湖之美,美在人情。西湖為許昌人開辟了領(lǐng)悟自然的門徑,風(fēng)景也因人而生動。“畫舫新成水拍堤,悲絲急管韻參差。吟風(fēng)嘯月年年事,未省曾經(jīng)興盡時。”畫舫、絲管、詩歌,是生命張力的展現(xiàn),是人與自然的對語。
“驚鷺飛鳴避畫橈,游人笑語過朱橋。賈家園里花應(yīng)謝,綠遍墻頭野杏梢。”游人與飛鳥、花木、墻園、畫橈,都在風(fēng)景之中。
西湖之美,美在流動。西湖上的每一場聚會,都會留下季節(jié)的影像,刻下時光的印痕。他曾這樣歌詠西湖的季節(jié)變化: “冰散玉珂微弄暖,梅含金粉巧矜新”; “花邊鷺立紅云里,林下人行翠幄中”;“敗荷衰折水西流,極目清光好放舟”;“畫舫新成水拍堤,悲絲急管韻參差”。
他避過了蕭瑟冬景的描畫,不忍面對流光。
2
當(dāng)時的許昌城內(nèi)外,不乏名園好景。詩情所系,都會留駐韓維的腳步。卞家花園已經(jīng)荒廢,但花木多情,徑自開放。“野圃無人到,秋風(fēng)共子行。花臨流水落,草上廢臺生。氣晚才看菊,天寒不見鶯。幽閑固多味,濁酒詎須傾。”
他曾再訪襄城高陽山,誦讀留在壁間的舊作。梅花依舊,如同故知。“庭下早梅驚喜客,門前垂柳欲啼鶯。追攀夢境終何得,識取家鄉(xiāng)舊路行。”
為了賞梅,他可以遠(yuǎn)足高陽。而為了讓他領(lǐng)略早梅的意趣,友人也曾不遠(yuǎn)千里,折梅相寄。
東風(fēng)雪飛度清淮,淮邊野梅撩亂開。想君此時駐征騎,題詩折花思悠哉。緘封千里到此地,桃杏芳意都未回。嶺頭奇艷忽照眼,不待驛使傳枝來。清香滿把愧佳贈,欲賦豈敢空銜杯。
——韓維《答辛子莊惠梅花之什》
北宋時期,西湖展江亭并非孤單的景觀,而是一個院落。展江亭下,春日的海棠艷如云霞。西湖之上,韓維看盡了人生的繁華。
“昔年曾到蜀江頭,絕艷牽心幾十秋。今日欄邊見顏色,夢魂不復(fù)過西州。”少年時期的韓維,曾經(jīng)跟隨父親在四川生活過,海棠的色調(diào)從此沉入韓維的記憶,成為一生的至愛。絢麗的花朵如同漫卷的云霞,與他的夢想一同舞動。“莫怪晚來觴屢釂,白頭判得醉流霞”。
許州城里還有一樹海棠,在他夢魂深處。好友崔象之身后,宅院易主。但他仍然歲歲前往,攜帶一壺酒花下獨酌,興盡而去。海棠一生震撼著他的視覺,催促著他的靈魂。
“而今得向君家見,不怕春寒雨濕衣”。若有蒙蒙細(xì)雨適時而下,會使飛揚(yáng)的花瓣瑩潤晶亮。而韓維,將聽?wèi){花雨打濕衣衫。
3
韓維許昌家中有一座涼堂,深達(dá)七丈,盛夏時節(jié),他還是溽熱難當(dāng)。一天,他問一位訪客:“郊外涼爽吧?”客人答道:“涼。”韓維不理解?腿苏f:“老百姓沒有修檐大廈,也享受不到衣冠車馬,胸?zé)o他念。挾一把蒲扇,持三尺木床,跟隨樹蔭東西移動,就能得到?jīng)鏊恕?rdquo;話還沒有說完,韓維叫道:“我心已涼!”
他執(zhí)著于生活的意象,也聽得進(jìn)理性的聲音。他過生日,歌頌褒諛者甚眾。崔象之的兒子則獻(xiàn)上警語:“衣錦榮名雖烜赫,掛冠高節(jié)莫因循。”韓維再三感嘆:“非君誰為我言!”于是上書告老,歸隱西湖。
共喜忘懷勢利間,每逢嘉景便開顏。梅花冒雪輕紅破,湖面先春嫩綠還。浮蟻濃來當(dāng)為釂,冥鴻高舉不須攀。我慚習(xí)氣歡狂在,未及仙翁一紀(jì)閑。
——韓維《和景仁同稚卿湖光亭對雪》
他曾經(jīng)長期研討禪學(xué),與程顥、程頤等人反復(fù)論戰(zhàn),意圖尋找精神的依歸。但他沒有執(zhí)迷于玄言,始終寓心懷于詩情。濟(jì)世富民的念想,也貫穿于他的政治生涯。
蘇軾曾經(jīng)勸慰泛舟西湖的韓維,對他的政治品格給予高度評價。
韓氏三虎秉樞極,中有一虎似偉節(jié)。端居隱幾學(xué)無心,夙駕入朝常正色。犯時獨行太[畏] [岈][田][田][田][岈],回天不忌真藥石。輦致歸來荷二圣,推排使至有眾力。吾儕小人但飽飯,不有君子何能國。西湖醉臥春水船,如何為人作豐年。
——蘇軾《上韓持國》
“空門欲問君何得,滅色終非我所能。岑寂歡狂均有待,無相與處是良朋。”群居與獨處之間,韓維找到了自我。此時的韓維,才能更好地品味西湖的四季吧!
(作者: 責(zé)任編輯:笑宇)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