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古琴文化(下)
http://m.b6man.com 添加時間:2016/8/8 9:02:13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琴詞
宋詞有一個高雅的別名“琴趣”, 歐陽修、黃庭堅、晁補之、晁端禮等人的詞集均為“琴趣外篇”,可見古琴對他們的影響。在《全宋詞》中,與古琴有關的詞作位居涉及樂器的宋詞前列,蘇軾、晏幾道、晁端禮、黃庭堅、李之儀、毛滂、賀鑄等均有大量琴詞。
蘇軾的《減字木蘭花·琴》寫琴女彈琴技藝的精湛:“神閑意定,萬籟收聲天地靜。玉指冰弦,未動宮商意已傳。悲風流水,寫出寥寥千古意。歸去無眠,一夜余音在耳邊。”在《行香子·述懷》中,他把酒對月,渴望退隱,表達自己的曠達心胸。詞作下片曰:“雖抱文章,開口誰親。且陶陶、樂盡天真。幾時歸去,作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
張先在《塞垣春》中寫離別,“綠綺為誰彈,空傳廣陵散”;晏幾道在《采桑子》中寫相思,“長情短恨難憑寄,枉費紅箋。試拂么弦,卻恐琴心可暗傳”;晁端禮在《江城子》中表凄婉:“相思幽怨付鳴琴。望來音,久沈沈。若論當初,誰信有如今。”
李之儀的《浪淘沙·琴》,借司馬相如琴挑文君的故事,表達自己一生四處碰壁、“一番情味有誰知”的感嘆:“霞卷與云舒。月淡星疏。摩徽轉(zhuǎn)軫不曾虛。彈到當時留意處,誰是相如。魂斷酒家壚。路隔云衢。舞鸞鏡里早妝初。擬學畫眉張內(nèi)史,略借工夫。”
千古才女李清照,春深時節(jié)獨處閑愁時理琴抒懷:“小院閑窗春已深,重簾未卷影沈沈,倚樓無語理瑤琴。遠岫出云催薄暮,細風吹雨弄輕陰。梨花欲謝恐難禁。”
宋代以文治國,經(jīng)濟文化發(fā)達,文人氣息濃郁,禮樂文化繁榮,雅樂地位空前提高,加上朝廷尤其是太祖、太宗、徽宗的推崇,中華古琴文化終于迎來了一個成熟的興盛期。
(作者:鄧高峰 責任編輯:郭雙)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