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文明是人類大河文明和人類歷史重要的見證,而仰韶文化正是揭示黃河文明孕育、產生、發(fā)展過程的主根脈和早期最重要代表,具有全球性突出普遍價值。”作為主要從事史前、夏商考古及中國早期藝術史研究的學術專家,全國人大代表、鄭州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顧萬發(fā)繼續(xù)把關注的目光鎖定“仰韶文化”,在全國兩會上提出了“仰韶文化遺址聯(lián)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建議。他認為:“整合黃河流域具有鮮明文明基因和影響力的仰韶文化遺址開展聯(lián)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擴大仰韶文化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對于進一步認識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特性、彰顯中華文明歷史文化價值和提升中華文明的國際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
提升中華文明國際影響力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在世界文化遺產申報中要堅持“有利于突出中華文明歷史文化的價值,有利于體現(xiàn)中華民族精神追求,有利于向世人展示一個全面真實的古代中國和現(xiàn)代中國”。顧萬發(fā)研究發(fā)現(xiàn),仰韶文化遺址申遺正符合“三個有利于”原則:仰韶文化出土文物以生產、生活器物為主,反映了早期社會財富主要用于社會再生產、以民生為本和以人為本的價值觀,這一文化所表達的文明模式正是中華文明演繹過程中的主根主脈——這一層面上看,仰韶文化是黃河流域最重要的代表性考古學文化,在整個中國新石器時代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因此,加強仰韶文化的保護利用,在闡明中華文明起源的歷史歷程、講解中國大河文明特質、闡述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
以西方學者安特生在澠池仰韶村遺址發(fā)掘為開端,表明仰韶文化的研究之初就具有國際性,而在“絲綢之路”以前,可能還有一條“彩陶之路”對東西方文明的形成和發(fā)展都產生過重要影響。“學術界早已形成共識,仰韶文化是進行中華文明和歐亞早期文明交流互鑒學術工作的重要載體。”顧萬發(fā)表示,仰韶文化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對促進文明交流互鑒,搭建國際合作學術對話平臺,擴大仰韶文化在國際上的知名度,進一步提升中華文明的國際影響力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
填補黃河流域遺址方面空白
顧萬發(fā)提出,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具有全球性的突出普遍價值,而目前中國與大河文明相關的遺址申遺成功的僅有長江流域的良渚古城遺址,黃河流域早期文明遺址方面還是空白;诖,整合黃河流域具有鮮明地域特色、時代特色的仰韶文化遺址開展聯(lián)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將從遺產價值主題方面填補我國世界遺產在黃河流域遺址方面的空白。
切實讓文物“活”起來
仰韶文化是中國考古學100余年發(fā)掘史、研究史的見證,文化遺存數(shù)量眾多、學術理論研究成果豐碩、展示利用項目進展迅速。顧萬發(fā)建議,仰韶文化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可以對國內國際仰韶文化研究成果進行匯總提煉,對國內國外收藏機構收藏的仰韶文化文物資源進行梳理,對相關考古遺址、遺址公園和博物館等文化遺產展示利用項目進行有效整合,使仰韶遺址文化遺產保護展示項目形成合力,對遺址生態(tài)環(huán)境和遺產分布區(qū)群眾生存環(huán)境進行改善提升,更有效促進遺產保護,切實做到讓文物“活”起來,利于黃河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這一國家戰(zhàn)略。
“由于仰韶文化遺存范圍廣、數(shù)量豐富、涉及省份多,建議借鑒中國大運河申遺模式,成立仰韶文化遺址申遺工作領導小組和專家委員會,明確仰韶文化遺址申遺工作牽頭省份,統(tǒng)籌開展相關申遺工作。”談到申遺的具體實施路徑,顧萬發(fā)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以準備成立的仰韶文化與中華文明起源國家級研究中心或高等研究院為基礎,聯(lián)合英國劍橋大學等歐洲新石器以及仰韶文化研究專業(yè)學術團隊,開展仰韶文化遺址申遺遺址選擇、申遺文本編寫工作。明確仰韶文化遺址申遺時間節(jié)點,行政和業(yè)務組織架構,爭取推進仰韶文化遺址早日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