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到過三川嗎?三川是洛陽西南部的一個古鎮(zhèn),它處于三百里熊耳山的最深處。這里的簇簇青山,灣灣流水,形成全景欒川最美的畫面;這里的悠悠古寨,恬恬山居,堅守著大美洛陽最醇的風情。你每到三川,都會有一次不同的體驗與驚奇!
道不盡的三川美
三川,因三條河流而得名。它們不是無名小溪,而是《水經(jīng)注·伊水注》所記載的著名河流,分別是蠻水、陽水和鮮水。分別發(fā)源于蠻谷嶺的蠻谷,陽山的太陽谷,鮮山的鮮谷。蠻谷嶺,今名東石山;陽山,又稱夏陽山、太陽山;鮮山,又名金葉山,今名抱犢寨。這三座山,均在三川西部。
實際上,三川鎮(zhèn)并非只有三河三山,而是有九嶺十八峪,山皆錦繡,水皆清綠,而一個個小小的山寨古村就分布在青山綠水間。三川地跨長江和黃河兩大流域,平均海拔1200米,因此四季如春,鮮花滿山。這里的藍天白云,清新空氣,甘泉山珍,青山土樓,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城里人來休閑度假。
七年前,我第一次到三川,見到欒川文化學者馬海明、戴留超、楊曉紅等,他們說,只有一個詞可以形容三川之美,那就是“五彩三川”。五彩即青、紅、黃、白、黑,泛指大千世界中瑰麗多姿、濃艷奪目的各種顏色。
那松柏的蒼翠,嫩草活潑的晶瑩,蓬勃的青綠,激發(fā)著三川人的勃勃生機;那鮮紅的高山牡丹,秋天彤彤的紅葉,熱烈的紅,熏陶出三川人奔放的豪情與真摯的愛心;那春天滿山的黃杏,秋天金黃的玉米,燦燦的黃,承載著三川人永恒的追求與難忘的記憶;那冬天山頂皚皚的白雪,姑娘們織出的銀屏般的絲綢,純潔的白,孕育了三川人海闊天空的寬廣胸襟;那古寨散發(fā)著神秘的氣息,那燈火在朦朧的夜色中照出了歷史的滄桑,深沉的黑,醞釀了三川人古今交融的文化底蘊。
青紅黃白黑,包羅著三川的萬種風情,蘊含著三川人五彩斑斕的生活樂趣和豐富的感情。五種色彩,帶來份份驚喜。五種色彩,承載著歷史的記憶。五種色彩,描繪出絢麗多彩的三川之旅。
贊不盡的三川人
三川地廣人稀,民風淳樸,在大山之中,你隨便走進一處山里人家,熱情好客的山里人都會拿出最好的食物,像親人一樣招待你。三川人重視教育,學堂都是各村寨最好的房子。三川的這種好客好學之風,早已寫入唐朝人的著作中,《乾公式子》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三川鎮(zhèn)火神廟村,原名蠻谷寨,此寨之北是夏陽山,唐貞元五年(公元789年)左右,有個叫陽城的名士和他的三弟,另有一個叫都兒的書童,就隱居于此山讀書。他們居住在木屋中,每日粗茶淡飯,睡草編的席子,蓋粗布做的被子。后來遇到一個災荒年,他們采集桑樹和榆樹的皮切碎了做粥吃,在這種條件下他們?nèi)匀粓猿謱W習,蠻谷寨的人都很尊敬他們,紛紛贈送食物給他們,他們拒絕接受。
東都留守聽說他們的高尚行為,派使者送來五百匹細絹。陽城不收,使者按照命令不收就不回去。陽城只好將細絹堆到屋子的角落里,從來也沒使用過。不久,洛陽有個叫鄭倜(tì)的孝子,為了辦理喪事,到盧氏找親友借錢沒有借到,回來路過陽城的門前,進屋拜見陽城。鄭倜一副悲傷的樣子,陽城問清原因,將這些細絹都贈給了鄭倜。鄭倜說:“你既然給了我這個不尋常的恩惠,我愿意辦完事后,做你的奴仆以償還你的恩情。”
鄭倜在洛陽辦完喪事以后,回到陽城這里,以履行自己的諾言,陽城說:“你如果沒有其他地方可以去,可以在此讀書,何必要當奴仆呢?”但是,鄭倜在讀書上很不擅長,兩個月以后,陽城叫他背誦《詩經(jīng)》,雖然鄭倜不停地學習,可連一句也背不上來。鄭倜非常慚愧,就吊死在后山上。陽城哭得要昏死過去,說道:“我雖然沒有殺鄭倜,鄭倜卻是因我而死。”然后,讓書童將自己鞭打十五下,禮葬鄭倜于山巔。
后來,陽城考上進士,在江南做官,他為官清廉,拿出自己的薪俸買米買魚,每天都做兩斛米飯和一大鍋魚湯,召集沒飯吃的村夫一起食用。
明清時,在陽城隱居的地方,建有景陽書院,是盧氏縣(三川古屬盧氏縣)最著名的書院,培養(yǎng)出了耿裕、莫云龍、李夢周等九個進士。陽城,又作楊城,他的后裔世居于三川,也是名人輩出。
寫不盡的三川風
群山環(huán)抱的三川村,又稱三川街,是三川鎮(zhèn)的鎮(zhèn)政府所在地,是三川的經(jīng)濟中心。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三川街立集碑記》載“三川者,蓋明時盧邑之盛地也”,言三川集市貿(mào)易在明朝時已很繁榮。三川鎮(zhèn)在民國年間曾有“水旱碼頭”之稱,是盧氏縣一大集鎮(zhèn)。嘉慶初年,王聰兒領(lǐng)導的白蓮教起義軍,一度攻克三川街,在這里建立了起義軍總部,訓練出了一支能征善戰(zhàn)的娘子軍。
如今,來到這個古村落,可以品嘗三川豆腐、葉子扁食、玉米涼粉湯等特色美食。如果再要幾盤炒山珍,品一杯白秫酒,那一定是難得的體驗。
白秫酒來自三川村十里外的白秫寨,白高粱是這里的特產(chǎn),這里很早就有釀酒之風。秋天里,那漫山遍野的白高粱,曾是山村最好的風景。這是一個古村,村中的房子大多有上百年乃至幾百年的歷史,而村中有很多五百年以上樹齡的核桃樹,每年仍是果滿枝頭。
金葉山是三川的最高峰,它的美麗風光,在清代張象山的小說《黛眉寨》中有詳盡的描述。在這部以元末豫西農(nóng)民起義為背景的小說中,金葉山是義軍的根據(jù)地之一。山中有義軍的大寨,名為于家寨。當時,民眾抱犢牽羊投奔義軍,因此于家寨被后人稱為抱犢寨。這里山高水長,山頂上的一眼泉水四季長流,堪稱奇觀。
蠻谷嶺、蠻谷寨、蠻水的得名,與春秋時期一支名為茅戎的少數(shù)民族有關(guān),明代卓爾康《春秋辨義》卷十八,稱這里正是茅戎之都。無論茅戎還是華夏,對太陽和火的崇拜,都是最古老的信仰。太陽山正是古代祭太陽的地方,而火神廟正是祭火的圣殿。如今,這座古廟仍在,每年的火神廟會,仍是山里人家的狂歡節(jié)和風情節(jié)。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50178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