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球嶺炮臺
獅球嶺位于基隆市區(qū)之南、高速公路大業(yè)隧道上方,連接虎頭山和基隆山,嶺高雖僅155公尺,卻居高臨下控制整個基隆市。
清光緒9年(1883年),劉銘傳聘英國技師在此建立炮臺,于翌年的中法戰(zhàn)爭中,成功地阻止法軍向南推進,并迫使其退守澎湖;馬關條約割臺后,獅球嶺也憑藉著險要的地形,迫使日人轉(zhuǎn)由澳底、鹽寮一帶登陸,是基隆著名的古戰(zhàn)場,而嶺上的炮臺遺跡,現(xiàn)則被評定為三級古跡。
經(jīng)過歲月的摧殘,獅球嶺炮臺的大炮已失,僅遺留一座石造指揮所及扇形炮座供人憑吊。
乘車風向標:由基隆火車站前搭201、202、205等基隆市公車,于仁五路站下車后,循成功一路、獅球路上行約1.8公里可抵。
大武侖炮臺
大武侖炮臺位于標高231公尺的大武侖山上,列屬二級古跡,由整座炮臺的坐向來看,其西邊可控情人湖及瑪鋉溪至萬里一帶,東向則與二沙灣炮臺同扼基隆港海域,為一座海陸兼守的炮臺。
炮臺四周有外坦圍拱,由石板鋪設的通道進入,首見開闊的廣場,此為舊時練勇操兵之處,廣場旁三座鑿洞而成的營房,以青石、紅磚、混凝土構筑,為大武侖炮臺的招牌景觀,由營房區(qū)沿外垣徐行不久,通過為避彈而設計的峽谷型通道,即抵炮臺的精華區(qū),炮座、彈藥庫、觀測臺等均設于此處,無論是規(guī)模形制,或是建筑用材,都保持原貌,惟舊置4尊大炮早已不復存在,徒留基座讓人懷想當年激烈的戰(zhàn)況;此外,炮臺區(qū)四周被樹木花草的根莖盤繞,雖略顯蒼涼,卻也增添幾許悠悠古意。
大武侖炮臺在北側(cè)及西側(cè)各有一個良好的展望點,于北棱堡可盡覽海岸風光及野柳海岬,西側(cè)則可由南棱堡附近的觀景平臺俯瞰情人湖、萬里的市街景況;若循觀景平臺旁小徑而下,可接情人湖登山步道,為連游二景點的理想路徑。
乘車風向標
1、于基隆火車站前搭乘505路基隆市公車,于情人湖站下車,循基金一路208巷前行約5公里可抵。
2、于基隆火車站前搭往金山、坎腳的基隆客運,于外寮站下車后,續(xù)行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