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禪臺:見證曹丕奪位表演
http://m.b6man.com 2009-9-2 來源:綜合 點擊:次
用冠冕堂皇的文字粉飾篡位
從受禪臺向西北行走800米,在一條東西向的街道上我們找到了漢獻帝廟。這其實已經(jīng)不是漢獻帝廟了,而是建造的保護“三絕碑”的亭子。
相傳這里原為魏文帝曹丕受禪時居住之地,受禪結束后在此建造“魏文帝祠”進行紀念,并在其前院建“公卿將軍上尊號奏碑”和“受禪表碑”記錄受禪一事。而祠堂正殿中塑魏文帝像,受歷代地方政府保護,而到了明朝弘治年間,許州知州邵寶,出于揚劉抑曹的思想,見到繁城竟然有曹丕的塑像,一氣之下就砍掉曹丕的塑像,讓改祭漢獻帝,因此這里成了漢獻帝廟。
據(jù)鞏東平講,漢獻帝廟大概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大量的古碑遭到了破壞,現(xiàn)在能看到的只有“公卿將軍上尊號奏碑”和“授禪表碑”了。
這是兩通記錄曹丕受禪事件的碑刻。“公卿將軍上尊號奏碑”為曹丕即位當年所立,額題篆書陽文“公卿將軍上尊號奏”,碑文為32行的隸書,其中正面22行,背面10行,內容是46位公卿呈給魏王曹丕的奏章,勸曹丕代漢立魏行皇帝之事。
“受禪表碑”與“公卿將軍上尊號奏碑”并列,額題“受禪表”碑文22行,每行49字,內容是漢獻帝禪位于曹丕的過程,說漢室氣數(shù)已盡,魏王理當代漢。碑文首先闡明禪讓是千古美德,接著頌揚曹丕“齊光日月,材兼三級”,有“堯舜之姿”、“伯禹之勞”、“殷湯之略”、“周武之明”,所以他該取代漢獻帝為皇帝,再接著寫曹丕在公卿將軍的多次請求之下,經(jīng)“回思千慮,至于再,至于三”才接受禪讓的經(jīng)過。
碑刻上的文字,冠冕堂皇,無非是想通過立碑的形式,為曹丕洗刷篡位的罪名。
三位大腕合力制造“三絕碑”
曹丕立下兩通碑刻為自己辯解的時候,并沒有想到,其中的一通受禪碑被后人稱為“三絕碑”。
“受禪碑”為何被稱為“三絕碑”?這兩通碑刻究竟為誰所刻,歷史上并沒有記載,但唐劉禹錫在《玉堂嘉話》中有“魏受禪碑,王朗文,梁鵠書,鐘繇刻字,謂之三絕”之說,所以后人也就把繁城的“受禪碑”稱為“三絕碑”。
說起這“三絕”,首先是文章絕:其碑文由當時的御史大夫王朗撰寫,文辭婉妙,氣勢磅礴,增字則余,去字則損,不枝不蔓,無懈可擊。
其次是書法絕。由當時的禮部尚書梁鵠書寫,漢隸之字,凝重遒勁,氣度雍容,結構嚴謹,體勢方正。
第三絕就是鐫刻絕。據(jù)說是當時的大書法家鐘繇所鐫刻,在這三人中,無論從哪方面講,鐘繇都是名氣最大的一位。他是楷書的創(chuàng)始人,他在三絕碑上所刻的文字,上承前代篆書的規(guī)則,下啟魏晉南北朝隋唐楷書的風范,體現(xiàn)了那個時代最高的書法成就。
經(jīng)過1000多年的風雨,兩通石碑已經(jīng)風化得十分嚴重,碑上大多數(shù)的字跡,已經(jīng)模糊不清,屢屢被拓的痕跡十分明顯。為了防止人們再去拓片,石碑正面已經(jīng)用鋼筋進行保護。石碑也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傾斜,為了保護石碑,在其旁邊已經(jīng)壘起磚墻進行加固。(原文轉自東方今報;配圖來源網(wǎng)絡,與原文無關)
作者:李長需
(責任編輯:韶萍)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
相關新聞
- 二里頭:華夏第一王都遺址 2009-9-8 14:35:46
- 紅旗渠:屹立太行的“人工天河” 2009-9-4 9:30:36
- 穆桂英和招討營的傳說 2009-8-24 10:31:22
- 汴京八景之鐵塔行云 2009-8-13 9:47:20
- 許昌張飛廟的五大奇觀 2009-8-12 15:24:41
- ·[交通]7條隧道貫穿中州大道 為老城與新區(qū)“解
- ·[交通]BRT車道多處受損太顛簸 整修還靠“打補
- ·[交通]十幾對列車晚點 鐵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氣]本周雷陣雨與高溫并存 局部將有高溫悶熱
- ·[天氣]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來三天依然陰雨
- ·[交通]中州大道綜合整治工程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