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成觀星臺“神秘”在何處
http://m.b6man.com 2009-2-27 來源:河南日報 點擊:次
神秘之二
歷史上科技最發(fā)達的天文臺
2009年2月20日中午11點30分,記者在觀星臺頂上測試日晷。把一支鋼筆插進日晷中心的圓孔里,筆桿的投影指向近“午”時(即12點鐘)線近側。觀星臺工作人員說,這里測的是當?shù)貢r間,不是北京時間,從測量結果看,所測得的時間還是非常精準的。而這個日晷連同這個觀星臺距今已有700余年了,古人的智慧不能不令人佩服。
觀星臺的神秘之處遠不止此。現(xiàn)存的一些天文儀器,如沈括浮漏、仰儀、正方案、景符等,其中的奧妙更是令人叫絕。
元初的天文儀器,都是宋、金時期遺留下來的,已破舊得不能使用了。郭守敬就在原儀器的基礎上進行改制,并在實踐中重新設計,在三年的時間里,改制和發(fā)明了十多種天文儀器。其中主要的是簡儀、赤道經(jīng)緯和日晷三種儀器合并歸一,用來觀察天空中的日、月、星宿的運動,改進后不受儀器上圓環(huán)陰影的影響。
告成觀星臺的直壁和石圭正是郭守敬所創(chuàng)高表制度僅有的實物例證。所不同的是,觀星臺是以磚砌凹槽直壁代替了銅表。通過仿制橫梁﹑景符進行實測,證明觀星臺的測量誤差相當小。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郭守敬發(fā)明制作的簡儀,F(xiàn)在南京紫金天文臺上的簡儀,是明代按照郭守敬的簡儀仿制的。它集候極儀、立運儀、四游儀、正方案、星晷定時儀五種儀器于一體,用途廣泛,測量精確。郭守敬用它對二十八宿作了重新測定,其精確度是史無前例的。英國著名的中國科技史專家李約瑟博士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引用根舍贊嘆古儀的話說:“歐洲人看做是文藝復興后天文學主要進步之一的赤道儀,中國人在三個世紀以前就使用了。”
郭守敬根據(jù)“四海測驗”的結果,并參考了1000多年的天文資料,70多種歷法,互相印證對比,排除了子午線日月五星和人間吉兇相連的迷信色彩,按照日月五星在太空運行的自然規(guī)律,在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編制成了新歷法——《授時歷》!妒跁r歷》推算出的一個回歸年為365.2425日,即365天5時49分12秒,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實際時間只差26秒鐘,和現(xiàn)在世界上通用的《格里高利歷》(俗稱陽歷)的周期一樣,但《格里高利歷》是公元1582年(明萬歷十年)開始使用,比郭守敬的《授時歷》晚300多年!妒跁r歷》在我國沿用360多年之久,是我國歷史上其他歷法所不能比擬的。
除了測量日影的功能之外,當年的觀星臺上可能還有觀測星象等設施。元初進行“四海測驗”時,在此地觀測北極星的記錄,已載入《元史·天文志》中:“河南府陽城,北極出地三十四度太弱。”(“太弱”為古代一度的十二分之八)。
1316年,郭守敬因病去世,享年86歲。1981年國際天文學會在北京召開會議,隆重紀念郭守敬誕辰750周年,國際天文學會將美國人在月球上發(fā)現(xiàn)的一座環(huán)形山命名為“郭守敬山”。1977年,經(jīng)國際小行星研究會批準,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把1964年發(fā)現(xiàn)的編號為2012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郭守敬星”。
歷史上科技最發(fā)達的天文臺
2009年2月20日中午11點30分,記者在觀星臺頂上測試日晷。把一支鋼筆插進日晷中心的圓孔里,筆桿的投影指向近“午”時(即12點鐘)線近側。觀星臺工作人員說,這里測的是當?shù)貢r間,不是北京時間,從測量結果看,所測得的時間還是非常精準的。而這個日晷連同這個觀星臺距今已有700余年了,古人的智慧不能不令人佩服。
觀星臺的神秘之處遠不止此。現(xiàn)存的一些天文儀器,如沈括浮漏、仰儀、正方案、景符等,其中的奧妙更是令人叫絕。
元初的天文儀器,都是宋、金時期遺留下來的,已破舊得不能使用了。郭守敬就在原儀器的基礎上進行改制,并在實踐中重新設計,在三年的時間里,改制和發(fā)明了十多種天文儀器。其中主要的是簡儀、赤道經(jīng)緯和日晷三種儀器合并歸一,用來觀察天空中的日、月、星宿的運動,改進后不受儀器上圓環(huán)陰影的影響。
告成觀星臺的直壁和石圭正是郭守敬所創(chuàng)高表制度僅有的實物例證。所不同的是,觀星臺是以磚砌凹槽直壁代替了銅表。通過仿制橫梁﹑景符進行實測,證明觀星臺的測量誤差相當小。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郭守敬發(fā)明制作的簡儀,F(xiàn)在南京紫金天文臺上的簡儀,是明代按照郭守敬的簡儀仿制的。它集候極儀、立運儀、四游儀、正方案、星晷定時儀五種儀器于一體,用途廣泛,測量精確。郭守敬用它對二十八宿作了重新測定,其精確度是史無前例的。英國著名的中國科技史專家李約瑟博士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引用根舍贊嘆古儀的話說:“歐洲人看做是文藝復興后天文學主要進步之一的赤道儀,中國人在三個世紀以前就使用了。”
郭守敬根據(jù)“四海測驗”的結果,并參考了1000多年的天文資料,70多種歷法,互相印證對比,排除了子午線日月五星和人間吉兇相連的迷信色彩,按照日月五星在太空運行的自然規(guī)律,在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編制成了新歷法——《授時歷》!妒跁r歷》推算出的一個回歸年為365.2425日,即365天5時49分12秒,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實際時間只差26秒鐘,和現(xiàn)在世界上通用的《格里高利歷》(俗稱陽歷)的周期一樣,但《格里高利歷》是公元1582年(明萬歷十年)開始使用,比郭守敬的《授時歷》晚300多年!妒跁r歷》在我國沿用360多年之久,是我國歷史上其他歷法所不能比擬的。
除了測量日影的功能之外,當年的觀星臺上可能還有觀測星象等設施。元初進行“四海測驗”時,在此地觀測北極星的記錄,已載入《元史·天文志》中:“河南府陽城,北極出地三十四度太弱。”(“太弱”為古代一度的十二分之八)。
1316年,郭守敬因病去世,享年86歲。1981年國際天文學會在北京召開會議,隆重紀念郭守敬誕辰750周年,國際天文學會將美國人在月球上發(fā)現(xiàn)的一座環(huán)形山命名為“郭守敬山”。1977年,經(jīng)國際小行星研究會批準,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把1964年發(fā)現(xiàn)的編號為2012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郭守敬星”。
作者:湯傳稷
(責任編輯:韶萍)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
相關新聞
- 鞏義大圣廟中的清朝西游記壁畫 2009-4-7 14:55:31
- 四十春秋磨一字-王云莊的“壽學”“金字塔” 2009-4-3 14:05:26
- 登封安寨河東遺址:黃土下埋著3500年歷史 2009-4-3 11:45:34
- 新鄭戰(zhàn)國晚期韓王陵填補考古空白 2009-3-25 9:34:06
- 亦茶亦飯的風味小吃:武陟油茶 2009-3-17 14:33:37
- ·[交通]7條隧道貫穿中州大道 為老城與新區(qū)“解
- ·[交通]BRT車道多處受損太顛簸 整修還靠“打補
- ·[交通]十幾對列車晚點 鐵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氣]本周雷陣雨與高溫并存 局部將有高溫悶熱
- ·[天氣]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來三天依然陰雨
- ·[交通]中州大道綜合整治工程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