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告成觀星臺(示意圖)
秘魯馬丘比丘古城天文臺
韓國慶州瞻星臺
墨西哥奇琴伊察天文臺
墨西哥卡斯蒂略金字塔
美國懷俄明州古天文臺
秘魯查基洛天文臺遺址
英國巨石陣
愛爾蘭紐格萊奇墓
用來測日影計時的日晷
用來測日影的高表
世界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天文臺之一——告成觀星臺位于登封市城區(qū)東南約12公里的告成鎮(zhèn),1961年即被國務(wù)院第一批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進入庭院,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石臺,形狀像“高”字,這就是“周公測景(音義同“影”字)臺”。測景臺是我國古代測量日影、驗證四時、計年的儀器,古人稱為“圭表”。“圭”是地面上設(shè)置的土堆,“表”是用來測日影的立桿。
據(jù)觀星臺文物保管所工作人員介紹,周公測景臺為周朝的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四子,武王的弟弟)創(chuàng)建。這座石圭石表是唐代天文學家僧一行在周公測景臺原址上重建的,其尺寸大有講究,總高3.95米,下部的“圭”高1.95米,上部的“表”高1.965米,合唐開元尺子的8尺。石表北面距石座上部北邊沿0.37米,約合唐開元尺1.5尺。八尺之表,夏至之日,影長一尺五寸,從而算出當時測影所在地的緯度為34.3度,這一天的日影長正好與石座北上沿的長度吻合。石座下部四周看不到影子,好像這一天無影,因此俗稱此臺為“沒影臺”。
據(jù)介紹,周公測景臺最初設(shè)立距今已有三千多年了,《周禮》中有“日至之景,尺有五寸”的記載,意思是在天地的中心——登封告成鎮(zhèn)告成村夏至那天的中午,八尺表的影長,剛好是一尺五寸。周公通過測日影確定登封告成立圭表處為大地的中心(據(jù)說河南話的“中”也由此而來),把表影最長的那天定為冬至,表影最短的那天定為夏至,把一年中的中午日影最長的一天到下一年中中午日影最長一天的周期,即地球繞太陽一周定為一個“回歸年”。又把一年中兩個日影長相等、晝夜時刻相同的日子,分別定為春分和秋分,然后又逐步總結(jié)出二十四節(jié)氣,用以指導(dǎo)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
1991年,有關(guān)方面曾商議在此建中國天文博物院,時任院長伊世同教授說:“以周公測景臺為核心建中國天文博物院,可以說是找到了中國天文學的根。”
到了元代,著名天文學家郭守敬找到周公測景臺后也認為找到了最理想的天文觀測點,就在它的北面修建了觀星臺。
2月20日,記者繞觀星臺一周察看后發(fā)現(xiàn),它仍保持古代原始風貌,除東面墻壁上兩處當年日寇侵略中國時留下的彈痕外,整個建筑保存完好。
據(jù)介紹,觀星臺的形制由臺身和石圭組成,臺身形狀似覆斗,系磚石結(jié)構(gòu),臺高9.46米,連臺頂小房通高12.62米,臺上方每邊寬8米,底邊每邊長16米。臺身四周修筑磚石踏道和梯欄盤旋簇擁臺身,整個建筑布局莊嚴而巍峨;臺頂各邊砌有女兒墻,臺上放有天文儀器。觀星臺北壁正中有一直立的凹槽,正對地面上設(shè)置的量天尺。在觀星臺北面的地面上,還放置有高表、正方案、仰儀等天文觀測儀器。
觀星臺大約始建于1276年,元朝初年,元世祖忽必烈詔令著名的天文學家郭守敬、王詢等改革歷法,在全國設(shè)立了27處觀測臺,登封告成的觀星臺為中心觀測臺。今天,其他26處觀測點已無跡可尋,只有告成觀星臺基本完好地保存至今,它已成為我國現(xiàn)存最古老、最杰出的天文建筑,也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早的觀測天象的建筑之一。
- 鞏義大圣廟中的清朝西游記壁畫 2009-4-7 14:55:31
- 四十春秋磨一字-王云莊的“壽學”“金字塔” 2009-4-3 14:05:26
- 登封安寨河東遺址:黃土下埋著3500年歷史 2009-4-3 11:45:34
- 新鄭戰(zhàn)國晚期韓王陵填補考古空白 2009-3-25 9:34:06
- 亦茶亦飯的風味小吃:武陟油茶 2009-3-17 14:33:37
- ·[交通]7條隧道貫穿中州大道 為老城與新區(qū)“解
- ·[交通]BRT車道多處受損太顛簸 整修還靠“打補
- ·[交通]十幾對列車晚點 鐵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氣]本周雷陣雨與高溫并存 局部將有高溫悶熱
- ·[天氣]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來三天依然陰雨
- ·[交通]中州大道綜合整治工程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