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譽為“東漢第一墓”的打虎亭漢墓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鄭州市西南6公里的新密市,是全國最大的漢墓之一,東西兩墓并列,距今已有1800多年。這是兩座東西并列的大型東漢墓。西為畫像石墓,東為壁畫墓。兩座墓都有長而寬的斜坡墓道。兩墓相距約30米,墓室建筑形式和結(jié)構(gòu)基本相同都是用巨大的石塊和大青磚砌券而成,規(guī)模宏偉。墓壁保存有內(nèi)容豐富、色彩絢麗的石刻畫像和壁畫。
西墓龐大,用磚石筑成,分七室,總長25.16米,寬17.8米,中室高4.88米。墓底鋪煤,厚0.5米。墓內(nèi)畫像、石刻豐富,雕刻風格獨特。東墓規(guī)模略小,壁畫多是模擬墓主生前的莊園生活,有收租、坐廚、迎賓、宴飲、舞樂和百戲、相撲、車馬出行、侍女圖等。該墓于1963年6月公布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元月公布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畫像石墓長近27米,寬近21米。中室頂高6米多,墓壁雕刻畫像近200平方米;分六室,由前室、中室、后室及東、南、北三個組成。后室是放置主人棺槨的地方,中室西部為祭臺,放置著石幾、石案。其余各室內(nèi)壁與甬道、石門,都有豐富瑰麗的畫像石刻。甬道及前室刻有《迎賓圖》,南耳室、甬道兩壁刻有《車馬圖》,南壁刻有《收租圖》,在耳室刻有《庖廚圖》。壁畫墓長近20米,寬18米多,中室頂高6.7米。墓內(nèi)彩色壁畫190多平方米。除后室外,其余各室都畫有色彩鮮明、內(nèi)容豐富的壁畫。
在中室的南壁繪有大型的《車馬出行圖》,中室北壁繪《宴飲百戲圖》,尤其是《相撲圖》,使日本現(xiàn)代相撲找到源流。

《宴飲百戲圖》局部

《相撲圖》
壁畫墓中墓北壁繪《宴飲百戲圖》。這是一幅長7.3米,高0.7米的巨幅壁畫。畫面的上邊繪彩色帳幔,其下繪百戲圖。畫的西部繪紅地黑色幄幕,其前繪有大案,案面繪朱色杯盤。案帝國坐二人,身著長衣,似為墓主人宴飲圖像。幄幕兩側(cè)各繪四個衣著不同的侍者,案前繪有跪、立的人像。畫面上下兩邊各繪一排貴族人物,他們身穿各種不同色彩的袍服,跽坐于席上,宴飲作樂,觀看百戲。圖中繪有跳丸、盤舞等多姿獻技的百戲圖像。《宴飲百戲圖》畫面寬廣,構(gòu)圖嚴謹,線條蒼勁有力,色彩富麗,人物眾多,并熟練地運用了平涂著色的技法,這在我國美術(shù)史上是不多見的。從畫面上可以感受到當時的社會生活和審美趣味以及匠人們的高超技藝。
打虎亭漢墓墓東為畫像石墓,墓主人是漢弘農(nóng)郡太守張德,字伯雅,河南密縣人。墓西為壁畫墓,墓主可能是和張伯雅有親屬關(guān)系的人。這兩座漢墓的內(nèi)部建筑形式和結(jié)構(gòu)基本相同,墓壁均繪有色彩絢麗,內(nèi)容豐富的石刻畫像和壁畫,它們給研究東漢時期中原地區(qū)民生風俗的專家們留下了重要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