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蓮鶴方壺
形體:通高126.5厘米,口長30.5厘米,口寬24.9厘米
年代:春秋(公元前771年——前476年)
出土?xí)r間:1923年8月25日
出土地:河南新鄭李家園
現(xiàn)藏地:北京故宮博物館、河南博物館
青銅蓮鶴方壺為春秋早期鄭國國君鄭子嬰所配禮器,是國君地位與權(quán)利的象征,僅兩只,其中一只藏于河南博物院,是河南博物院13多萬件文物中最具觀賞價值的收藏品,被公認(rèn)為這個國家級博物院的鎮(zhèn)院之寶。它亦是有“地下文物全國第一”之譽(yù)的河南在出土文物方面的杰出代表。
該壺造型宏偉氣派,裝飾典雅華美。壺上有冠蓋,器身長頸、垂腹、圈足。壺冠呈雙層盛開的蓮瓣形,中間平蓋上立一展翅欲飛之鶴;壺頸兩側(cè)用附壁回首之龍形怪獸為耳;器身滿飾蟠螭紋,腹部四角各攀附一立體小獸,圈足下有兩個側(cè)首吐舌的卷尾獸,傾其全力承托重器。其構(gòu)思新穎,設(shè)計巧妙,融清新活潑和凝重神秘為一體,被譽(yù)為春秋大變革時期的“時代精神之象征”。其制造方法采用失蠟、模印、分鑄、合鑄及焊接的冶鑄工藝完成。這種工藝奇特的造型和卓越精湛的鑄造技術(shù),堪稱青銅時代的絕唱,為先秦青銅禮器之最,被譽(yù)為“東方最美的青銅器”,曾多次代表國寶巡展,轟動世界。在2003年郵票圖稿《東周青銅器》中,春秋時代的禮器蓮鶴方壺赫然位列這套七枚的“國家名片”的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