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和洛神
http://m.b6man.com 2008-7-23 來源:鄭州日報 點擊:次
洛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著名形象,源于曹植(字子建)的《洛神賦》!段倪x》卷十九的《洛神賦》注中說:“魏東阿王(曹植),漢末求甄逸女,既不遂,太祖(曹操)回,與五官中郎將(曹丕)。植殊不平,晝思夜想,廢寢與食。黃初中入朝。帝(曹丕)示植(曹植)甄后玉鏤金帶枕,植(曹植)見之不覺泣。時已為郭后讒死,帝(曹丕)意亦尋悟,因令太子留宴飲,仍以枕賚植(曹植)。植(曹植)還,度轅少許時,將息洛水上,思甄后。忽見女來,自云:‘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時從嫁,前與五官中郎將,今與君王。遂用薦枕席,歡情交集,豈常辭能具?為郭后以糠塞口,今被發(fā),羞將此形貌重睹君王爾。’”說完,就飄然而去,卻遣人獻珠給曹植,曹植贈以玉珮,悲喜不能自勝,就寫了《感甄賦》。后來,魏明帝見了,就改為《洛神賦》。后世據(jù)此以訛傳訛,信以為真。
唐朝詩人李商隱《無題》詩中說:“宓妃留枕魏王才”,吟詠的就是洛神之事。其實,甄后生于漢靈帝光和五年,曹植生于漢獻帝初平三年,曹丕娶甄后時,曹植僅12歲,不可能與甄后有戀愛糾葛。
《紅樓夢》中也寫到了關于洛神的傳說,此書第四十三回,寶玉道:“比如這水仙庵里面,因供的是洛神,故名水仙庵,殊不知古來并無有個洛神,那原是曹子建(曹植)的謊話,誰知這起愚人就塑了像供著。”曹雪芹精于考證史實,他認為洛神故事完全是曹植編造的,應該有一定的道理。
作者:王吳軍
(責任編輯:永冰)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