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鄭州的幾個“鋪”
http://m.b6man.com 2008-7-1 來源:大河報 點擊:次
鄭州歷史上曾經(jīng)有幾個有名的“鋪”,值得說一說。所謂“鋪”,是古代村或鎮(zhèn)的一種稱呼,這些地方大多在離城市比較近的地方,設(shè)置有旅店、飯館或驛站,方便過往的客商住宿或吃飯。
明朝嘉靖年間的《鄭州志》中說:“總鋪,在州治東。”總鋪是鄭州古代的一個地名,在今鄭州市東邊,如今已經(jīng)杳無蹤跡。
古代鄭州的東邊還有一個名叫“西焦鋪”的地方,明朝嘉靖年間的《鄭州志》中記載:“西焦鋪,東十里。”民國時期的《鄭縣志》中說:“十里鋪,牛崗鋪,是東十里鋪,在明時名西焦鋪、清時名牛崗鋪。”西焦鋪就是現(xiàn)在鄭州東邊的東十里鋪。
明朝以前,鄭州東邊有道士鋪,明朝嘉靖年間的《鄭州志》中說:“東二十里有道士鋪。”后來,道士鋪更名為“東二十里鋪”。
現(xiàn)在的鄭州市東邊的圃田村,原名圃田鋪,明朝嘉靖年間的《鄭州志》中說:“東三十里有圃田鋪,通中牟。”
舊時的鄭州東南有七里河鋪,就是現(xiàn)在鄭州的南十里鋪。明朝嘉靖年間的《鄭州志》中說:“南十里有七里河鋪。”民國時期的《鄭縣志》中記載:“南十里有盧河鋪。”據(jù)說,七里河鋪最早叫盧河村,因為盧姓最早遷住這里而得名。清朝時,官府在這里設(shè)置了驛站,就更名為“盧河鋪”,因為這個地方在鄭州南大約十里之處,又被稱為“南十里鋪”。
鄭州的東南還有十八里河鋪,就是現(xiàn)在的南十八里河村。明朝嘉靖年間的《鄭州志》中記載:“州南二十里,有十八里河鋪。”
鄭州西邊有孟店鋪,在今上街區(qū)境內(nèi)。據(jù)說,明朝末年,孟姓從山西洪洞縣遷居這里,并在此開店,因此得名“孟店”。后來,這里設(shè)置有“鋪”,又改名“孟店鋪”。民國時期,這里歸當(dāng)時的汜水縣管轄,因為離當(dāng)時的汜水縣城二十里,更名為“二十里鋪”。
另外,鄭州西邊還有一個界石鋪,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間(1368年),原來在汜水鎮(zhèn)東三十里的成皋、滎陽交界處,因此名叫“界石鋪”。
作者:王吳軍
(責(zé)任編輯:永冰)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