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峽美惹人醉不思歸。
曾幾何時西峽縣創造出了“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旅游開發思路“西峽經驗”聞名全省。
西峽旅游建設從2001年起步伊始,縣委、縣政府就牢固樹立“生態為本、文化為魂”的理念,發揮政府的引導推動作用和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逐步促進旅游業由觀光型向度假型、特色化向品牌化、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
截至目前,西峽縣已建成開放了以“名園”——恐龍園、“名山”——老界嶺、“名漂”——鸛河漂流、“名寺”——寺山燃燈寺為代表的16個特色景區。其中,國家4A級景區4個,3A級景區4個,國家水利風景區1個,全國工農業旅游示范點1個。西峽被命名為“中國恐龍之鄉”、“中國重陽文化之鄉”,并建立了“中國重陽文化研究中心”。創建中國旅游強縣通過省級驗收,被確定為河南省唯一一家旅游標準化試點縣。西峽縣旅游局被國家人社部、國家旅游局命名為“全國旅游系統先進集體”。
2011年,全縣共接待游客335.8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13.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5%、16.3%。旅游業已發展為第三產業的龍頭,成為帶動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展示西峽形象的重要窗口和富民惠民的重要途徑。
全國第七屆農民運動會9月份將在南陽隆重舉行。屆時,來自全國各地的運動員和與會來賓在參與和觀看激烈賽事之余,也將實地領略南陽厚重的歷史文化和秀美的自然風光,形成“看盛會、游南陽”的旅游熱潮。地處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核心區域、南水北調中線生態文化旅游帶的西峽縣,生態資源極為豐富,經過十余年的精心打造,西峽旅游在河南及周邊地區已具知名度和影響力,給八方來賓提供了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水墨龍鄉•生態西峽轉型篇
彰顯生態魅力
經過近十年來的快速發展,西峽旅游已進入到一個關鍵的轉型期和戰略提升期。西峽縣縣委書記擺向陽在全縣工作會議上強調:“旅游產業重在塑品牌。把‘抓整合’作為方向,‘抓龍頭’作為支撐,‘抓文化’作為重要內容,推進景區上檔升級。近期目標是打造中原地區有廣泛影響力和知名度的區域性風景名勝區,遠期目標是爭創全國知名的山地生態休閑養生度假目的地。”當前,西峽旅游將立足快速發展的良好基礎,以轉型升級為主線,以建設“旅游名縣”為目標,按照“大融合、大提升、大推介”的思路,深度挖掘旅游業的綜合優勢和發展后勁,激發發展活力,努力實現從觀光旅游向觀光與休閑度假并駕齊驅轉變、從散點布局向聚集發展轉變、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從旅游要素產業發展向多產業融合發展轉變,在加快發展中推動轉變、在加快轉變中更好發展。
突出生態,開發與保護并重。作為南水北調水源涵養區和伏牛山生態旅游區,生態是西峽旅游的生存之基、發展之本。必須始終堅持保護與開發并重的原則,走人與自然相和諧的生態文明發展之路。開發必須是建立在保護前提下的科學開發,保護一定是建立在開發基礎上的合理保護。堅持以科學開發促進合理保護,以合理保護推動科學開發。
在實際工作中,堅持規劃先行,嚴格落實“三不”原則即不經科學評估論證的旅游資源,不得規劃開發;不經縣政府審批的旅游景區規劃,不得建設;不經縣政府驗收的景區,不得開放。以科技為先導,遵循自然和經濟規律,把良好的生態作為最具后發優勢的資源來培育,作為最具競爭優勢的資產來經營,不斷積蓄存量,擴大增量,放大能量。從2005年開始,西峽縣大幅度調整食用菌結構,大力發展草腐菌,全面禁伐天然林,與東北大型國有林場簽訂菌材收購合同,用外調菌材發展香菇,實現了原料和產品“兩頭在外”,有效保護了生態植被。同時,全面開展造林綠化,培育旅游觀光風景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養林,促使森林資源進一步增加,確保森林覆蓋率在76.8%的基礎上逐年提高,建設國家級生態縣。一切旅游開發項目都按照生態精品景區的要求規劃建設,以不破壞環境、不浪費資源、不搞低水平重復建設為前提,一切旅游活動都不允許對生態、河流、森林等資源造成破壞,增強生態經濟實力,弘揚生態文化活力,彰顯生態環境魅力。
- 南陽宛城區召開農運接待賓館觀摩座談會 2012-7-18 11:24:06
- 丹江小三峽旅游策劃成果匯報會召開 2012-7-16 16:37:09
- 內鄉縣邀請金正昆進行《禮儀規范與有效溝通》專題培訓 2012-7-16 16:18:35
- 內鄉縣抓住農運會契機打造旅游品牌 2012-7-6 17:02:53
- 內鄉縣2012年“端午節”旅游市場分析 2012-6-27 9:14:27
- ·[交通]7條隧道貫穿中州大道 為老城與新區“解
- ·[交通]BRT車道多處受損太顛簸 整修還靠“打補
- ·[交通]十幾對列車晚點 鐵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氣]本周雷陣雨與高溫并存 局部將有高溫悶熱
- ·[天氣]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來三天依然陰雨
- ·[交通]中州大道綜合整治工程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