鑼鼓書:古樸說唱藝術 刻畫風土人情
http://m.b6man.com 2015/1/23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
“太陽出土一盆花,照住京城帝王家。正宮娘娘生太子,滿朝文武都戴花……”一張方桌,四人圍坐,敲邊鼓、打底鑼、彈三弦、拉二胡,各有分工,其中一人邊奏樂邊娓娓唱來。日前,在盧氏縣文化館,盧氏鑼鼓書省級非遺項目傳承人許創(chuàng)世和妻子劉小花、妹妹許三英及老藝人賈治國以一曲《老包夸!汾A得陣陣掌聲。
鑼鼓書在盧氏和陜縣兩地流傳廣泛。據載,鑼鼓書以唱為主,唱奏分開;書詞題材廣泛,或敘述民間趣事,或演繹歷史典故,或傳播傳統(tǒng)道德理念。如《小女婿》《表古人》《十大勸》等曲目,不但充滿生活樂趣、散發(fā)鄉(xiāng)土氣息,而且寓教于樂。說唱時少則三五人,多則八九人,主要伴奏樂器為鑼、鼓、板、釵、三弦、二胡、笛子等。2007年,鑼鼓書被列入首批省級非遺名錄。
陜縣鑼鼓書為坐唱形式,唱本屬七字詞格,以敘述為主。伴奏樂器有鑼鼓,以鑼鼓開場,借以造勢,后逐漸加上弦樂,其主要演奏樂器為四股弦,所以鑼鼓書也被稱為“四股弦書”。如今,陜縣鑼鼓書的書班基本是盲藝人,表演者不僅要演奏樂器,還要分飾人物,用不同音色扮唱,刻畫人物性格。盲藝人以此謀生,在喬遷、壽誕、添子等場合表演,保持著唱腔傳統(tǒng)古樸的特色。
盧氏鑼鼓書興起于清代光緒年間。據盧氏縣文化館副館長李淑霞介紹,該縣49歲的許創(chuàng)世是橫澗鄉(xiāng)代家村人,祖上六輩人都傳承著鑼鼓書藝術,他從13歲便跟隨父親學藝。談到鑼鼓書的生存現狀,許創(chuàng)世說,鑼鼓書沒有固定的演出場所,藝人們根據社會需要,或在年節(jié)大型場合免費演出,或應群眾邀請走鄉(xiāng)串村,或在家中設書場演出。鑼鼓書在傳承中形成了一定的班組,大部分以師徒關系和家庭關系組成。但由于收入低、市場需求少,盧氏現存的幾十名演員中年齡沒有40歲以下的,演出隊伍的青黃不接令人擔憂。
鑼鼓書在盧氏和陜縣兩地流傳廣泛。據載,鑼鼓書以唱為主,唱奏分開;書詞題材廣泛,或敘述民間趣事,或演繹歷史典故,或傳播傳統(tǒng)道德理念。如《小女婿》《表古人》《十大勸》等曲目,不但充滿生活樂趣、散發(fā)鄉(xiāng)土氣息,而且寓教于樂。說唱時少則三五人,多則八九人,主要伴奏樂器為鑼、鼓、板、釵、三弦、二胡、笛子等。2007年,鑼鼓書被列入首批省級非遺名錄。
陜縣鑼鼓書為坐唱形式,唱本屬七字詞格,以敘述為主。伴奏樂器有鑼鼓,以鑼鼓開場,借以造勢,后逐漸加上弦樂,其主要演奏樂器為四股弦,所以鑼鼓書也被稱為“四股弦書”。如今,陜縣鑼鼓書的書班基本是盲藝人,表演者不僅要演奏樂器,還要分飾人物,用不同音色扮唱,刻畫人物性格。盲藝人以此謀生,在喬遷、壽誕、添子等場合表演,保持著唱腔傳統(tǒng)古樸的特色。
盧氏鑼鼓書興起于清代光緒年間。據盧氏縣文化館副館長李淑霞介紹,該縣49歲的許創(chuàng)世是橫澗鄉(xiāng)代家村人,祖上六輩人都傳承著鑼鼓書藝術,他從13歲便跟隨父親學藝。談到鑼鼓書的生存現狀,許創(chuàng)世說,鑼鼓書沒有固定的演出場所,藝人們根據社會需要,或在年節(jié)大型場合免費演出,或應群眾邀請走鄉(xiāng)串村,或在家中設書場演出。鑼鼓書在傳承中形成了一定的班組,大部分以師徒關系和家庭關系組成。但由于收入低、市場需求少,盧氏現存的幾十名演員中年齡沒有40歲以下的,演出隊伍的青黃不接令人擔憂。
作者:宋貴平 汪潭 徐小龍
(責任編輯:張樹坤)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
相關新聞
- 靈寶市傳統(tǒng)鑼鼓技藝今亦精彩紛呈 2015/1/23 9:30:28
- 陜縣印花技藝——歷經歲月 巧手生花 2015/1/23 9:24:46
- 靈寶市漢山景區(qū)公開招聘工作人員 2015/1/23 9:16:39
- 靈寶市燕子山景區(qū)積極謀劃2015年工作 2015/1/23 9:15:57
- 靈寶市函谷關景區(qū)2015年工作突出“四個著力” 2015/1/23 9:15:10
- ·[交通]7條隧道貫穿中州大道 為老城與新區(qū)“解
- ·[交通]BRT車道多處受損太顛簸 整修還靠“打補
- ·[交通]十幾對列車晚點 鐵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氣]本周雷陣雨與高溫并存 局部將有高溫悶熱
- ·[天氣]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來三天依然陰雨
- ·[交通]中州大道綜合整治工程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