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曾有明珠仆射陂
http://m.b6man.com 2008-11-4 來源:大河報 點擊:次
今天的鄭州人對西流湖都不陌生,她像一顆明珠,在這座缺水的城市顯得格外耀眼。然而在古代,鄭州也曾經(jīng)擁有過這樣一顆明珠,不過,方向卻在東南,名字也不叫“湖”,而叫“陂”——個水草豐美的天然大池塘。據(jù)史志記載,這個陂塘位于“管城縣(鄭州市舊稱)東四里”的“東五里堡南”。今鄭汴路西端的確有一個叫東五里堡的地方,從方位判斷,應(yīng)該就是史書所稱的東五里堡,由此可以判定陂就在這一帶偏南的位置。如今,這里已被喧鬧繁華的城區(qū)覆蓋,而幾百年前它竟是鄭州一個風(fēng)景極致所在。
關(guān)于陂的形成及原始名稱今已無籍可考。仆射陂一名是南北朝以后出現(xiàn)的。史載,北魏孝文帝為獎勵功臣,將此陂賞賜給名臣李沖。隨著陂的私有化,陂的稱呼也隨之改變,被官書冠以李氏陂之名。因李沖曾官至尚書仆射,于是有人為之取了一個更為貼切和上口的名字——仆射陂。很快,這個響亮的名字得到一致認同。
唐天寶六年,玄宗皇帝得報,仆射陂遭到濫捕濫撈,水中生靈慘遭滅頂之災(zāi)。玄宗心生憐憫,立即傳下禁漁令,以嚴厲措施制止了這場生態(tài)浩劫。出于弘揚仁愛精神的考慮,特意為仆射陂改了一個名字,叫做廣仁陂。到了清代,仆射陂又被改了名字,稱城湖。不過,無論是廣仁陂也好,城湖也罷,都沒有給人們留下多深的記憶,只有仆射陂在人們的印記中根深蒂固。
歷史上的仆射陂是鄭州一處絕對誘人的景區(qū),用風(fēng)光如畫形容一點不為過。她不僅有“周回十八里”、“廣可十余頃”的浩大水域,更有著北方難得一見的陂塘美景:青波瀲滟,潛魚飛鳥,蘆蕩荷花,桑麻盈岸,一派江南水鄉(xiāng)風(fēng)韻。這種自然天成之美,連久負盛名的夕陽樓也望塵莫及,難怪要被方志譽為“一郡之勝概”了。
宜人的景色自然會招徠八方游客,騷人雅士們更是當仁不讓,頻頻光顧一睹芳容,留下不少賞玩的游記詩篇。唐代詩人余杭人羅鄴就曾慕名到此覽勝,面對滿目陂塘風(fēng)光,感慨萬端,詩興勃發(fā),遂賦七律《仆射陂晚望》一首:“離人到此倍堪傷,陂水蘆花似故鄉(xiāng)。身世未知何日了,馬蹄惟覺到秋忙。田園牢落東歸晚,道路辛勤北去長。卻羨無愁是沙鳥,雙雙相趁下斜陽。”
仆射陂這座充滿旖旎野趣的池塘是古城鄭州曾經(jīng)的驕傲,可惜的是,由于滄海桑田的變遷,清代以后,它便逐漸淤淺,黯然退出人們視野,以至于徹底消亡。
作者:許禾鋼
(責任編輯:韶萍)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