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王朝都城——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新一輪勘探與發掘工作又取得重要進展:距今約3600年、保存最好的二里頭早期宮室建筑問世,新發現的巨型坑或為商代國家級祭祀場的源頭。
據悉,這是正在實施的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第三階段研究項目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該遺址的宮殿區,考古工作者揭露出一組多重院落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它至少由三進院落組成,總面積超過2100平方米。這座被編為5號基址的大型建筑,與數年前發掘的3號基址東西并列,3號基址因院內出土成組貴族墓和大型綠松石龍形器而聞名。
與3號基址相同,此次揭露的5號基址院內也發現了數座貴族墓,兩座建筑的性質應該大體一致。由于3號基址為晚期的宮殿建筑所疊壓,具體布局結構不詳,5號基址是迄今所知保存最好的二里頭文化早期大型宮室建筑。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二里頭工作隊隊長許宏說,多重院落的布局,在東亞地區前無古人,也與其后二里頭文化晚期至殷墟時代以單體“四合院”為主的建筑格局不同,這兩座大型院落基址的發現,把西周及以后中國古代宮室建筑主流模式的源頭上溯到了二里頭文化早期。
在宮城東北部、宮室建筑群以北發現的一處巨型坑,總面積約2200平方米,僅小面積的試掘就發現了多處以幼豬為祭品的祭祀遺跡。
許宏說,這處巨型坑與宮室建筑群的相對位置以及其中祭祀遺跡的發現,都與稍后的偃師商城宮城內祭祀區的情況相似,而后者一般認為是商代前期的國家級祭祀場。二里頭宮殿區巨型坑的發現,為探索偃師商城相關祭祀制度的源頭提供了重要線索。
位于河南省偃師市的二里頭遺址,是探索夏文化和夏商王朝分界的關鍵性遺址。在過去的30多年中,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對其進行了60余次考古發掘,發現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大型宮殿建筑群、最早的宮城、最早的城市道路網、最早的車轍痕跡、最早的青銅禮器群及鑄銅作坊,該遺址也因此成為探索華夏文明和國家的形成、夏文化和夏商王朝分界的關鍵性都城遺址。
- 飛機延誤 投1.5元就可獲賠2000元 2011-12-13 9:36:34
- ·[交通]7條隧道貫穿中州大道 為老城與新區“解
- ·[交通]BRT車道多處受損太顛簸 整修還靠“打補
- ·[交通]十幾對列車晚點 鐵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氣]本周雷陣雨與高溫并存 局部將有高溫悶熱
- ·[天氣]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來三天依然陰雨
- ·[交通]中州大道綜合整治工程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