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景陵展區的環境有了很大提升(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供圖)
說起皇帝的陵墓,在您腦海中顯現的場景是不是長長的墓道、暗藏的機關、無數的珍寶?其實,這些場景多出現在小說中,真正的帝陵是什么樣子的呢?
經過一年多的封閉,位于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的北魏宣武帝景陵完成了保護工程,近日重新開放,市民、游客可免費參觀。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還推出了“洛陽北魏帝王陵”圖片展覽,系統梳理北魏遷都洛陽后幾座帝陵的考古調查最新成果,歡迎您前來認識和了解它們。
為啥封閉:保護墓室、治理水患
景陵位于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西院,是北魏宣武帝的陵墓,它于1991年被發掘,并在1992年4月對外開放。
“這是我國為數不多的主動發掘的帝陵,也是極少數對公眾開放地宮的帝陵。”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說,正因為如此,景陵是眾多歷史愛好者熱捧的探秘之地。
2011年9月,景陵的地宮出現涌水現象。“水是所有墓葬的大敵,長時間的浸泡會對整個墓葬的安全形成威脅。”該負責人說,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委托中國地質大學、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對景陵進行地質勘探,同時編制景陵保護方案。經過認真論證和準備,2015年6月,該館關閉了景陵展區,按照國家文物局批準的保護方案實施保護工程。
工作人員首先在景陵封土四周打了四口井,然后通過井向墓室方向打地道,將墓室周圍的水通過地道引入井中,從而保證墓室的安全。
目前,工程已經完工了一段時間,工作人員在確認地宮沒再出現涌水后,才重新向公眾開放了景陵展區。
有啥變化:陵區整齊開闊,砌磚墻保護封土
除了對景陵實施保護工程,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還對陵區環境進行了提升。“之前這里雜草很多,游客只能通過一條通道前往景陵地宮入口處。”該館相關負責人說。
昨日,《洛陽晚報》記者在現場看到,雖然已是冬季,但陵區中綠草如茵,松柏挺拔,石翁仲點綴其間,氣氛肅穆,景陵巨大的封土尤為壯觀。為保護封土,工作人員還沿著封土砌了一圈磚墻。
相比整齊開闊的陵區,景陵封土上矮矮的雜樹顯得比較扎眼。“有人建議將雜樹清除,但我們研究認為,這些樹木已和景陵融為一體,如果將它們移除,可能對封土造成破壞,所以保持了原貌。”該負責人說。
宣武帝其人:下詔擴建洛陽城、營造龍門石窟賓陽三洞
為配合景陵的重新開放,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在景陵展區內推出“洛陽北魏帝王陵”圖片展覽。該展覽將國家級科研課題“洛陽邙山陵墓群考古調查與勘測”項目十多年來的成果,用文字、圖片等形式表現出來,市民和游客可由此了解北魏帝陵的位置、布局等情況。
“許多市民可能對漢、唐等朝代的歷史了解得更多,而對北魏知之甚少,市民可通過這個展覽詳細了解北魏。”該館相關負責人說,尤其是宣武帝,他對北魏洛陽城的建設有非常大的影響。
北魏宣武帝元恪(kè)是大名鼎鼎的孝文帝的第二個兒子。孝文帝遷都洛陽后,太子元恂(xún)因忍受不了洛陽夏季的暑熱,也不喜歡說漢語、穿漢服,便在幾個大臣的煽動下企圖逃回平城。元恂的行為惹怒了孝文帝,被廢為庶人,之后,孝文帝將自己偏愛的元恪立為太子。
元恪即位后,下詔擴大洛陽城,使洛陽城由孝文帝時期的東西6里、南北9里變成了東西20里、南北15里,城市規模大增。
此外,元恪是一名虔誠的佛教徒。他即位后不久,為給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祈福,便下詔在洛陽城南的伊闕山營造兩所石窟,后來為自己營造了一所石窟,這三所石窟就是龍門石窟中鼎鼎大名的賓陽三洞。
-溫馨提醒
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位于王城大道與機場路交叉口向西1公里處,市民和游客可免費參觀,27路、83路公交車可達。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夏季9時至17時,冬季9時至16時30分。
- 洛陽:雪后候鳥安逸覓食 2016/11/29 11:35:12
- 古都洛陽離國際文化旅游名城有多遠? 2016/11/28 19:45:11
- 洛陽市新增兩家4A級旅游景區 2016/11/25 11:18:22
- 鳥瞰洛城 雪霽美如畫 2016/11/24 11:23:48
- 洛陽市旅游行政執法培訓會舉行 2016/11/24 11: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