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前一周開始計劃出游,我體會到了機票和酒店驚人的價格。”
“看完機票和酒店價格,我決定在家躺5天了。”
……
小長假將近,許多人都有出行打算?僧“豐滿”的攻略遭遇“骨感”的成本時,網友們紛紛直呼“太貴了,游不起”。
交通和住宿是旅游的“硬成本”。日前,多條熱門線路火車票瞬間秒光,“12306崩了”登榜熱搜,不少人感嘆“五一”搶票堪比春運。另有數據顯示,與2019年同期相比,目前“五一”機票訂單量增長23%,國內酒店預訂量超四成,每晚均價更是比2019年貴了85元;有關人士估計,預計“五一”旅游人次有望突破2019年同期,達2億人次新高。
其實,今年“五一”旅游市場漲價原因不難推測——國外防疫形勢嚴峻,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穩定,這讓不少計劃出境的游客望而卻步,“出口轉內銷”;春節“就地過年”積壓的需求與“五一”小長假相遇,探親和出行的訴求再度被點燃……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按理說,旅游服務的價格受供需影響上下波動,本無可非議。我們無法苛求,所有商家都像“拉面哥”一樣,15年不漲價。但為人不齒的是,部分商家打著“供需關系”的名義拉大旗作虎皮,玩噱頭、搞花樣,刻意制造營銷饑餓,把原本的平價商品“炒”上了天。
君不見,60元一盒的泡面,成為潔白雪鄉的污點;38元一只的大蝦,成為黃海明珠的陰翳;2000元一斤的藏貝母,成為彩云之南的傷痛……短期看,這種一錘子買賣“吸金”迅速,引得部分人趨之若鶩;但從長遠看,這種做法無異于飲鴆止渴——既攪亂了旅游市場,又抹黑當地形象,更讓人們對旅游市場健康發展的信心喪失殆盡。
市場自能辨濁清,監管從來有尺度。合理的價格上漲是為了擠壓泡沫需求、優化服務質量、促進市場細化,則不僅不會影響經濟發展,甚至還能夠提振經濟發展信心、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但如果說,商家以投機者的心態,玩票“割韭菜”,把游客當猴耍,那么等待他們的必將是市場的背離和法律的嚴懲。
價格易漲,人心難得。目前,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內需是經濟平穩運行的“壓艙石”和“穩定器”,而人們對于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的信心,更是比金子還要珍貴。
- 《中國新聞網》五一旅游數據報告:延長五一假期成民眾呼聲 2018/5/3 16:56:09
- 《中國旅游報》安委辦:加強五一假日旅游安全監管 2016/4/26 10:59:16
- 《大河報》五一小長假開啟旅游市場旺季 2015/5/5 15:59:28
- 《河南日報》“五一”小長假火爆省內游 2015/5/5 15:45:17
- 《河南日報》“五一”小長假旅游大盤點 各旅游景區:人多車多亮點 2014/5/6 9: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