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wǎng)上熱傳龍門石窟現(xiàn)“神牛圖”,引發(fā)網(wǎng)友熱議。5月19日,記者在龍門石窟研究院相關(guān)專家的帶領(lǐng)下,找到了能夠看到“神牛”的觀察角度。據(jù)其介紹,在特定的角度才能看到“神牛”的輪廓,如果配合合適的光照,“神牛”會更像。
5月19日上午,在龍門石窟研究院副研究員焦建輝的帶領(lǐng)下,記者來到了龍門石窟景區(qū)內(nèi)的東山石窟的擂鼓臺和看經(jīng)寺之間的平臺,面朝西舉目望去,奉先寺的整體輪廓儼然成為一頭活靈活現(xiàn)的“神牛”,牛頭、牛尾等造型清晰,盧舍那大佛上半身囊括在“神牛”造型之中,渾然一體,令人稱奇。
“這個角度來看,‘神牛’的輪廓最清晰,無奈洛陽今天是陰天,如果太陽光充足,一半的光照射在盧舍那大佛上,加上陰影,更加像‘神牛’。”焦建輝告訴記者。
當記者沿著臺階向北走去,再抬頭看奉先寺,“神牛”的圖案已經(jīng)不太清晰,呈現(xiàn)出“方框”形。
“如果正面看奉先寺,原本就是一個像電視屏幕一樣的方框形狀,但是由于大龕上沿部分巖石崩落,就形成了一個缺口,改變了崖壁的輪廓線,看起來像牛頭的形狀,‘牛尾’的部分也是古代為防止大佛遭受風吹雨淋而建造的木構(gòu)窟檐掉落后,露出安裝木制建筑構(gòu)件的弧形凹槽,看起來像牛尾的形狀。”焦建輝說。
據(jù)其介紹,“牛頭”所在的位置有個神仙洞,洞口距地面25米高,不太起眼。神仙洞是一個形狀不規(guī)則的大溶洞,里面的空間很大。
石窟中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獨特的造型,是由于巖體脫落的原因,加上從不同的角度觀看,就會有不同的景象。
龍門石窟中多處都有牛的造型
焦建輝說,在龍門石窟2300多個窟龕中,還有多處牛的雕刻藝術(shù)。例如,古陽洞一個佛龕的龕楣上雕造著成套的佛傳故事,如樹下觀耕、步步生蓮、九龍灌頂?shù)龋渲,樹下觀耕就有牛的雕刻。
記者在東山石窟擂鼓臺劉天洞看到,有兩個佛龕下方的供養(yǎng)人位置,都雕刻著牛的造型。“有一處專門刻了‘為犢子’三個字,一般情況下,出資人供奉佛像是為了為人祈福,所以會在佛像下面雕刻上被祈福人的像,這里卻雕刻著牛的像,說明在古代牛的家庭地位是很重要的。”焦建輝說。
在先民看來,牛是“辟地”的神獸,除作為生產(chǎn)工具外,也是重要祭品。牛有勤勞、樸實、吉祥的寓意,尤其在農(nóng)耕社會,牛是普通家庭重要的生產(chǎn)勞動力,所以人們對牛十分珍愛。
不光有“神牛”,龍門石窟還有“剪刀手”佛像、“搓澡”力士等
賓陽北洞的“剪刀手”佛像
“游客能夠從不同的角度發(fā)現(xiàn)‘神牛’的圖案,說明游客真正的在用心游覽景區(qū)。”焦建輝說。
其實在龍門石窟內(nèi),除了“神牛”造型,還有很多其他造型獨特的佛像或者塑像,例如前兩年走紅網(wǎng)絡的“剪刀手”佛像、“萌萌噠”佛像、“搓澡”力士等。
記者來到位于西山石窟的靠南的位置,在一處石窟中,一位力士造型的佛像右臂彎曲放在腹部位置,左手高舉在身后,第一眼看去十分像在“搓澡”。“龍門石窟力士的造型比較統(tǒng)一,這位力士的動作和神態(tài)都很逼真,造型很少見,有游客就認為像‘搓澡’,也很有意思。”焦建輝說。
賓陽洞,原名叫靈巖寺,由賓陽中洞、賓陽北洞、賓陽南洞三個洞窟組成,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在賓陽北洞,記者看到了網(wǎng)友熱傳的“剪刀手”佛像。據(jù)焦建輝介紹,這尊“剪刀手”佛像的兩個手指是清代泥塑修補而成,“剪刀手”是現(xiàn)代游客的一種解讀。
在奉先寺內(nèi),盧舍那大佛上方,有許多方形的孔洞,被網(wǎng)友稱為“驚愕的嘴”。據(jù)悉,可能在雕刻佛像的時候,為了保護大佛,在大佛上方安裝了木質(zhì)的窟檐,這些孔洞就是安裝窟檐時候,把木條插入方孔承重的。雖然奉先寺進深36米,窟檐建筑仍為大佛遮擋了千年風雨,防止雨水直接沖淋侵蝕窟壁和石窟造像,造成傷害。隨著時間的更迭,木質(zhì)建筑逐漸腐爛,留下了這些孔洞,看起來像是“驚愕的嘴”。
- 河南創(chuàng)意真“中”! 2021/5/11 13:57:37
- 5月2日,河南省內(nèi)多家景區(qū)發(fā)布限流公告 2021/5/2 18:55:45
- 文博游帶火小長假,河南博物院、洛陽龍門石窟上榜全國十大熱門景 2021/4/8 11:19:26
- 2018中國(鄭州)國際旅游城市市長論壇國外旅行商及媒體考察團, 2018/5/30 9:09:11
- 龍門石窟榮膺聯(lián)合國世界旅游組織大獎 2018/1/18 21:2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