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市告成鎮(zhèn)區(qū)向南兩公里有一村落,此處北依九頂鳳凰山,南臨潁河,由于潁河水繞村而出,故名曲河。曲河在金元明三代為登封三大鎮(zhèn)店之一,明為曲河鋪,清為曲河里,后期至今屬告成鎮(zhèn)一個行政村。
或許因為水系發(fā)達,才使得曲河瓷窯名聞中原。
瓷名天下
今年51歲的曲河村村委委員靳戰(zhàn)文告訴記者:隔河的煙莊村,據說原名“驗莊”,是當年潁河上游著名的碼頭。據傳在唐宋時期,曲河窯的瓷器大部分搭小船運到潁河對岸的煙莊碼頭,裝大船外運。即曲河窯系的瓷器全部集中到此點驗,查貨量,品相,驗數量、批次、件數,然后才裝船運往四面八方,故得名“驗莊”。
瓷窯為登封窯的主窯場,稱其為“瓷都”。瓷窯始建于隋唐,興盛于五代宋元!对贰酚涊d:西京河南府河南郡土貢……瓷器二百件……二鄉(xiāng)潁陽、費莊、曲河鎮(zhèn)。
村東有碑,上載:“地名曲河面水勢也,其古風景物色,宋以前渺無可稽,嘗就里人偶拾遺物,諸文獻通考而知。當有宋時窯場環(huán)設,商賈云集,號邑巨鎮(zhèn),金元兩代亦歸湮沒。”由此可知,曲河窯衰于金元,現境內有古窯址,殘瓷堆遺存。“經常有考古學者,收藏人士來這兒扒尋古殘瓷片。”靳戰(zhàn)文說。
曲河窯尤以著名的魚子狀珍珠紋而享譽中原,宋時制品“雙虎紋瓶”、“珍珠地劃花六孔瓶”、“珍珠地刻劃花八方枕”及白釉綠彩燈、壺、碗等珍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珍寶館。由于歷史的原因,目前多件瓷器傳于國外,在美國及日本等的多個博物館都有珍藏。1986年12月,曲河瓷窯遺址由河南省政府公布為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沿村路北行,路邊高三米,四畝見方的窯址中仍可以清晰地看到殘瓷碎片等曲河窯制品。
一誠人家
溫姓是曲河村大姓,溫家樓是村內另一景:建于明代,原為五層,樓高五丈三尺,寬三丈, 2002年12月23日被登封市政府公布為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溫家曾被掛“一誠人家”匾。傳說雍正年間,隆冬季節(jié),登封知縣一行十余人由縣東辦完公事回縣城,行到曲河村天色已晚,又逢大雪封路,只得留宿曲河,住進了溫家五層樓上,溫家熱情地接待了縣長一行。第二天早起,知縣起程執(zhí)意照價付店錢,溫家堅持不收,最后推辭不下,象征性的收了幾個銅板,因天下大雪,溫家又派了幾個年輕小伙,為其鏟雪掃路,幫著為縣太爺抬轎,一直送到縣衙。路上知縣問手下衙役:“你們昨晚吃得咋樣?”衙役答:“四盤兩碗一火鍋,熱騰騰的小蒸饃。”縣長思忖和我吃的一樣,又問:“夜里睡得咋樣?”答曰:“一人一張頂子床,紅緞被子蓋兩條,狗皮褥子羊毛毯,炭火爐子著得像獅子頭,暖和著哩!”縣長暗想住的也和我一樣,真乃一誠人家。幾天后知縣派人送來了這方大匾,直接掛在了溫家的大門上。
沐浴著冬日的陽光,三五成群的村民聚在一起或聊天或手工,好不愜意。靳戰(zhàn)文說:“如今的曲河村轄域面積兩平方公里,居民1600口人。村內除登封重點企業(yè)——中美鋁業(yè),登電集團鋁硅鈦廠,新登集團特種陶瓷研究所之外,村辦民營上規(guī)模的企業(yè),綠色生態(tài)示范園等十余家,國民生產總值超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萬元以上,是告成鎮(zhèn)的精神文明物質文明雙文明村,在登封市也是位居前列的名村哩。”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