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魅力,源于這座城市獨有的文化記憶和文化個性。近日,洛陽“中華·周公城市藝術節(jié)”正式拉開序幕。洛陽周公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駐會)、文史學者喬仁卯說,追溯洛陽的文化記憶,周公造洛邑可謂開創(chuàng)之舉,不識周公者,不足以談洛陽。
1 追溯城市記憶,打造“全民狂歡”節(jié)日盛宴
此次藝術節(jié)以洛陽為中心,同期活動范圍極大,北至北京,南到臺灣,多個項目還將走進外國駐華大使館,涉足部分歐洲國家。藝術節(jié)期間活動豐富,形式多樣,走“親民”路線,將周公文化從學術高閣帶到民間街巷。屆時,洛陽百姓將迎來一場“全民狂歡”的節(jié)日盛宴。
對此,喬仁卯說,一座城市的魅力,源于這座城市獨有的文化記憶和文化個性。追溯洛陽的文化記憶,周公造洛邑可謂開創(chuàng)之舉,“中華·周公城市藝術節(jié)”的誕生,有利于發(fā)揚洛陽文化傳統(tǒng),展示洛陽的文化風采。
喬仁卯說,周公營造洛邑,制禮作樂于此,他不僅是一座城市的締造者,還影響著國人千百年來的精神寄托和信仰。歷史學家夏曾佑評價:“孔子之前,黃帝之后,于中國大有關系者,周公一人而已。”可以說,了解周公,了解禮樂文化,才能更好地了解“洛陽是一個怎樣的洛陽”,才能更好地向世界詮釋“根在河洛”的意義。“換言之,不識周公者,不足以談洛陽。”喬仁卯說。
2 傳播周公文化,洛陽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
喬仁卯說,幾千年來,以禮樂文化為根基的傳統(tǒng)文化已滲入國人的血脈和靈魂,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民族發(fā)展與文明延續(xù),對洛陽來說更是如此。當下舉辦的“中華·周公城市藝術節(jié)”,對洛陽來說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
“周公的禮樂文化,是華夏民族早期的文明之光,禮樂文化的人文情懷,不僅是洛陽文化魅力的亮點,還為洛陽現(xiàn)代文明建設貢獻著力量。”喬仁卯說。
洛陽是周公生活最重要的地方,是禮樂文化肇始之地。在洛陽十大文化符號評選活動中,周公是最沒有爭議的一個城市符號。即便在今天,洛陽也保留了大量與周公有關的文化遺存與標識,如周王城廣場、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洛陽周公廟博物館等,大量與周公有關的民間故事、村名、地名等,綿延數(shù)千年的儒家周禮文化的傳承等。
此外,洛陽有葉鵬、徐金星、王鐸、朱宏卿、李少詠等一批為弘揚周公思想、禮樂文化不遺余力的專家學者,有國內成立較早、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周公研究會,還有心系周公思想文化傳播的企業(yè)家及社會各界人士……這股“合力”,為“中華·周公城市藝術節(jié)”的誕生注入了強大力量。
3 周公變“萌”,從學術高閣“走進”民間街巷
藝術節(jié)周公形象宣傳圖片與周王城廣場上“周公營造洛邑”雕像中的莊嚴形象不同,這張圖片中的周公是個萌萌的卡通形象,笑瞇瞇的樣子親切可愛。
“周公變‘萌’,是我們刻意而為之的。”主辦方負責人介紹,以往,周公總是存在于專家學者的學術高閣中,莊嚴有余但親和力不足,在大眾中影響力較小。即使在洛陽,多數(shù)人對周公及其思想文化的理解也存在不足,了解興趣不大,這成為阻礙周公思想文化傳播的一大障礙。
為了打破這一瓶頸,本次藝術節(jié)針對廣大市民,尤其是年輕人的需求,重塑周公形象,讓周公更接地氣、更親民,使周公文化更易傳播。
“比如‘周公營造洛邑’,歷經千年,那些歷史街區(qū)已物是人非,很少有市民知道如今腳下的路、門口的街,對應的是當年的哪個遺跡,他們在和哪些歷史名人做‘鄰居’。我們將通過一些方法讓‘周公’再次巡游洛陽城,與市民重溫這些歷史文化故事。”該負責人說,本次藝術節(jié)還將通過多樣活動,使其具備傳統(tǒng)、古典、時尚、娛樂等多個元素,讓人人可談論,人人樂于見。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