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皇帝宋徽宗趙佶雖然不是治理國家的高手,但其一生摯愛藝術,而且還是個菊花迷,他不僅賞菊,還親自種植菊花,對菊藝很有研究。他曾培育出一種小朵銀色菊花新品種,非常漂亮,為宮中所特有,被人稱作“御愛菊”。
劉蒙《菊譜》中有對御愛菊的描述:“御愛出京師,開以九月末。一名笑靨,一名喜容。淡黃千葉。葉有雙紋,齊短而闊,葉端皆有兩闕,內(nèi)外鱗次亦有環(huán)異之形。但恨枝干差粗,不得與都勝爭先爾。葉比諸菊最小而青,每葉 不過如指面大,或云出禁中,因此得名。
宋徽宗還特意將其畫入他的《芙蓉錦雞圖》中。圖中繪錦雞、芙蓉、菊花。主次分明,疏密有致,給人以安定、均衡之感。設色艷而不俗,錦雞羽翼的豐潤美麗和芙蓉花朵的絢爛寶貴被充分表現(xiàn)出來,求真的畫法得到發(fā)揮。畫面詩情畫意,相行益彰,富有文學氣息。
整幅畫色彩艷麗,典雅高貴。一個由靜到動的瞬間,造型生動,令人叫絕:畫面上只有芙蓉花的一角,疏疏的兩枝嫻靜地半開著。一只錦雞驀然飛臨芙蓉枝頭,壓彎了枝頭,打破了寧靜。枝葉還在顫動,而美麗的錦雞渾然不顧,已回首翹望右上角那對翩翩的彩蝶,躍躍欲試。詩意畫旨,盡在其中。這本是芙蓉、錦雞、蝴蝶之間的故事,作者卻似不經(jīng)意地從左下角斜出幾枝菊花,妙趣橫生,既破了左下角空白,又渲染出金秋的氣氛,還可作為芙蓉花的參照,點出其高下位置,使它的出現(xiàn)不致顯得突兀。菊花修長而富有彈性,花與葉都玲瓏又精致,與寬大舒展的芙蓉葉形成對比,既豐富了全圖的線條,又與整幅畫的藝術風格十分和諧。
本幅右上宋徽宗趙佶以瘦金體題“秋勁拒霜盛,峨冠錦羽雞。已知全五德,安逸勝鳧鹥”,右下書款“宣和殿御制并書”,草押書“天下一人”。雞在中國向有“德禽”之稱,《韓詩外傳》載:“雞有五德:頭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敵在前,敢斗者,勇也;見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者,信也”,可見其文武兼?zhèn)洹⑷视戮愦、信守專一的性格為世人所激賞,難怪才藝絕代的一代帝王也會留下“已知全五德,安逸勝鳧鹥”的詩句,流露出對安逸高貴之品格的贊許,由此體現(xiàn)了中國花鳥畫的人文寓意。
圖注:
《芙蓉錦雞圖》是宋徽宗花鳥畫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絹本設色,縱81.5厘米,橫53.6厘米。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是我國經(jīng)典傳世名畫之一。五彩錦雞、菊花、芙蓉、蝴蝶雖然均為華麗的題材,但如此構(gòu)圖便不同于一般裝飾,而充滿了活趣。加以雙勾筆力挺拔,色調(diào)秀雅,線條工細沉著;渲染填色薄艷嬌嫩,細致入微。錦雞、花鳥、飛蝶,皆精工而不板滯,實達到了工筆畫中難以企及的形神兼?zhèn)洹⒏挥幸蓓嵉木辰。畫上有趙佶瘦金書題詩一首,并有落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