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還熱的時候,我去了位于邙嶺廣武山的“漢霸二王城”。都說得中原者得天下,自古至今,不知有多少敵對雙方在中原這個地方兵戎相見,兩千多年前項羽與劉邦在廣武山爭雄,便留下了“漢霸二王城”古戰(zhàn)場遺址。
據(jù)史料稱,公元前 203年,漢王劉邦引兵渡河取成皋(今滎陽汜水),在廣武山構(gòu)筑城壘,阻楚西進。當(dāng)時楚霸王項羽正在齊地作戰(zhàn),聞成皋失守,遂率兵西進至廣武,同樣在山上構(gòu)筑城壘,形成楚漢對壘局面。
凡二年間,兩軍多次對決,各有勝負。一次,項羽將劉邦的太公作為人質(zhì)置于霸王城一側(cè)的項羽堆(今太公臺),威嚇劉邦說:“今不急下,吾烹太公。”劉邦隔溝對曰:“吾與汝俱北面受命于懷王,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爾翁,則幸分我一杯羹。”
項羽聽從項伯話,沒殺太公。劉邦隔溝歷數(shù)項羽罪過,項羽惱怒,張弓射中劉邦前胸,重傷的劉邦卻佯稱箭弩射住了自己的腳趾,并依張良謀,強忍疼痛,來到陣前勞軍,以穩(wěn)定軍心,堅守陣地。之后,劉邦即回成皋養(yǎng)傷去了。
在那之后,北貉燕人出兵助劉邦,韓信同時進攻楚地,項軍糧草匱乏,不得已,與劉邦均分天下,以鴻溝為界,東歸楚,西歸漢。這就是“楚漢相爭,鴻溝為界”的故事。
公元前202年,項羽率兵東去,按說這是在他的屬地范圍內(nèi)活動,而劉邦卻不顧“約為兄弟”的諾言,跨越“鴻溝”,引兵追項羽至垓下,將項軍團團圍住,且四面皆楚歌。
項羽夜飲帳中,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美人虞姬和之:“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無奈之下,項羽上馬,從者八百,潰圍出走,漢軍五千騎追之。項羽欲渡烏江,有亭長備船以待,項羽卻嘆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焉,吾與江東弟子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v江東父老憐我而王,我何面目見之。”遂刎頸死。上演了“霸王別姬”壯烈的一幕。隨后,劉邦即位于今滎陽汜水之陽,開始西漢紀年,楚漢之爭到此為止。
歷史這般離奇,又這般有趣。由于黃河南侵,原先的“漢霸二王城”塌去了大多部分,剩下的遺址,辟成了今天的游覽景點。不管怎樣,站在那里憑吊古戰(zhàn)場,發(fā)思古之幽情,昔日的戰(zhàn)局,劉邦、項羽的個性,還有他們的榮榮辱辱,好像也能想象出來。然而,該怎樣透過歷史云煙,去評價錯綜復(fù)雜的歷史呢?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zé)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