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七夕”這晚,農(nóng)村院子里往往會擺上“拜織女”和“拜魁星”兩張香案。姑娘們忙于乞巧,說說笑笑;文人們則談古論今,熱鬧非常。據(jù)傳,七月初七除了是乞巧節(jié)外,還是魁星的生日,所以民間既稱這天為“乞巧節(jié)”,又稱之為“魁星節(jié)”。無論是婦孺皆知的七夕牛郎會織女,還是對魁星的祭拜,七夕這天實際上是“星宿崇拜”的節(jié)日。
七月七日拜星宿的記載,見于清朝《真州竹枝詞引》:“是日魁星誕辰,學人設供奎光樓下,曲徑疏籬,海棠、藍菊、雞冠,秋色雜綴其間,亦有雅人深致……”其后有竹枝詞《魁星誕辰》云:“曲徑疏籬斗晚芳,雞冠秋色總文章。憑君一管生花筆,要與秋風戰(zhàn)一場。”鄭大樞《七夕》:“今宵牛女度佳期,海外曾無鵲踏枝。屠狗祭魁成底事,結緣煮豆待何時。”亦有相關記載。從這些史料記載可以看出,清代就形成了七月七拜星宿的風俗。除史料證據(jù)外,如今很多地方尚留存有牛郎織女石雕和魁星閣(魁星樓)遺址。據(jù)《鄭州志》記載,鄭州南郊的崇寶寺(今紅花寺)就有魁星樓遺址。
關于牛郎織女的傳說,本文不再述說。我們不妨了解一下魁星?且步锌沸,系北斗一星宿名,是二十八星宿中的奎星,也是北斗七星中的第一顆星,所以也稱之為“魁首”。相傳,魁星奇丑無比,不但面目猙獰,金身青面,赤發(fā)環(huán)眼,頭上還長有兩只角,整個就像鬼的造型。為此,有人曾作打油詩打趣道:“須眉以下鴻留爪,口鼻之旁雁踏沙?怯褡阕铍x奇,一步平地一步洼。”魁星雖然其貌不揚,但其造型不但生動有趣還蘊含豐富的文化意義:他右手握朱筆,左手捧墨斗(意為“魁星點斗”),右腳金雞獨立,腳下踩著海中的一條大鰲的頭部,左腳后揚(寓意“獨占鰲頭”)。神像后的背景墻上多為北斗七星。這個造型很有特點,魁星相貌雖丑卻可愛無比,神胎一尊但極富動感,還融入了人們“一舉奪魁、魁星點斗,獨占鰲頭”等美好心愿。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