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之北、大漠之中的北庭城,是絲綢之路的重要商埠。北庭故城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絲綢之路洛陽至哈薩克斯坦段的33個遺產(chǎn)點之一。武則天時,曾有眾多的罪臣及其家屬,從神都洛陽被流放于北庭,很多人在這里受盡屈辱而悲慘地死去。在這些流人中,意外地出現(xiàn)了一位大商人。他的名字叫裴伷(zhòu)先,一位新舊《唐書》為之立傳的傳奇人物。
1 因連坐流放邊城
唐高宗駕崩后不久,武則天廢中宗李顯,改立睿宗李旦,但是皇帝不得參與朝政,由武則天臨朝稱制。嗣圣元年(公元684年)冬,徐敬業(yè)于揚州起兵反武。武則天懷疑宰相裴炎與之私通,遂斬之于洛陽都亭驛,其家人連坐,流放邊疆。
裴炎的侄子裴伷先,11歲時就恩蔭為官。恩蔭制度是大唐帝國對貴族子弟的一種賜官制度。他擔任的太仆寺丞一職,是負責朝廷車馬事務(wù)的從六品武官。當他被宣布免官并流放時,他已經(jīng)17歲,擔任太仆丞已經(jīng)6年。他要求面見武則天,得到恩準。武則天見到裴伷先,怒斥道:“你的伯父因謀反被處斬,你按律連坐流放,有何言可講?”
裴伷先回答道:“我不敢訴冤,但是要說忠言。您是太后,按理應(yīng)深居內(nèi)宮,但您獨攬朝綱,誅殺異己,天怒人怨。如若您還政皇帝,頤養(yǎng)天年,武氏家族可保無虞。如若不聽臣言,漢朝呂后家族覆滅之禍,將會重演。”
武則天大怒道:“你是什么東西,敢說這種話!”下令杖責一百,流放嶺南道(今廣東、廣西、越南一帶)之瀼州。裴伷先被重打后,已不能行動,由同時被流放的裴炎的兩個兒子裴懿、裴彥先抬著,踏上了遙遠的瀼州之路。
瀼州處于十萬大山之中,這些被稱為流人的罪人,都進了大山中的官營金礦為奴。一年后,流人死了很多,其中包括裴懿、裴彥先。裴伷先知道,留在這里,必死無疑。于是,他逃回洛陽。但官府很快將他捕獲,又杖責一百后,將其流放到更遙遠的庭州。
2 流人秋風天涯路
庭州,又稱北庭,是河西道(今甘肅、新疆和中亞一帶)安西都護府所轄的軍事重鎮(zhèn)。庭州城又名金滿城。北庭故城遺址,即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是公元7—14世紀絲綢之路東天山北麓的第一大中心城鎮(zhèn),是天山以北地區(qū)的重要軍政中心和交通樞紐。按《新唐書》記載,庭州的南境距洛陽6130里。
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秋,遍體鱗傷的裴伷先,與其他被流放的人一起,在官兵的押送下,在瑟瑟秋風中踏上了遠行之路。這批流放的人很多,因為當年武則天設(shè)置銅匭(guǐ),大興告密之風,任用酷吏,誅殺立威。
銅匭是一種銅鑄的諫議箱,告密之人,將密信投入其中?崂魜砜〕、周興、索元禮、萬國俊等,根據(jù)密信,緝拿人犯。他們利用突地吼、死豬愁、求破家等酷刑,讓被告承認謀反和誣陷他人。一個案子,往往株連幾百人。人犯處死,家屬流放。
裴伷先無法行走,由同病相憐的流人攙扶著蹣跚而行。由于有眾多婦孺和病殘人員,一路上死亡眾多。裴伷先受了重傷,傷口感染,到寧州(今甘肅寧縣)時,已生命垂危。
時任寧州刺史的是狄仁杰,他看到流人中有眾多病人,馬上派醫(yī)官前來醫(yī)治,裴伷先揀了一條性命。過玉門關(guān),進入茫茫大漠,風雪突至,人馬多死。他們沿著古老的絲綢之路,穿越大漠。次年春,到達西州城,即今吐魯番交河故城。
西州地處吐魯番盆地,扼天山南北孔道,又當中西交通要沖。谷麥一歲再熟,盛產(chǎn)葡萄﹑棉布。西州城是唐朝經(jīng)營西域的軍事重地,還是中西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重要城市。
當時,于闐、安西、疏勒、碎葉等安西四鎮(zhèn)被吐蕃攻陷,唐朝兵馬退至西州、庭州,安西都護府都護駐西州,副都護駐庭州。這批流人,有一部分流放在西州。裴伷先等流人,繼續(xù)北行,翻越天山,進入庭州境內(nèi),這是他們最終的流放地。
3 牧馬奴因馬致富
天山北麓的庭州,是依靠高山雪水而形成的綠洲。庭州設(shè)三個縣,城中設(shè)后庭縣。庭州城北十八里,有一個名為蒲類海的咸水湖,設(shè)蒲類縣。庭州城東四十二里,設(shè)輪臺縣。
蒲類海之北是特羅堡子大沙漠,沙漠之北是堅昆(現(xiàn)譯為吉爾吉斯)大草原,居住著說突厥語的堅昆部落,在唐太宗時已歸附唐朝,唐朝在這里設(shè)堅昆都督府,由堅昆可汗兼任大都督。
當時,庭州最高的軍政長官是唐休璟,職務(wù)是安西副都護、檢校庭州刺史。唐休璟是西域享有威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由于他治理有方,胡漢雜居的庭州,政通人和,穩(wěn)定繁榮。
庭州有很多流人,唐休璟并未對其殘酷地虐待,規(guī)定只要不逃離庭州,定期接受檢查,就可以在官營馬場和屯墾地為奴,也可以自謀職業(yè)。裴伷先成了官營馬場的養(yǎng)馬奴,工作是給瀚海軍養(yǎng)戰(zhàn)馬。瀚海軍是駐扎庭州的邊防軍,是最精銳的唐軍之一。
庭州城是重要的國際商埠,馬匹交易量很大,這里需要一批懂馬又精通多種語言的牙郎(翻譯兼經(jīng)紀人),促成買賣雙方的順利交易。裴伷先擔任過太仆寺丞,對馬匹很有研究。同時,他從小生活在胡人眾多的洛陽,系統(tǒng)地學習過突厥等民族的語言。這樣,裴伷先就成為牙郎的合適人選。
他以交納重稅為條件,成功地說服官府,成為牙郎。由于他精通相馬術(shù),使馬匹的買賣雙方都感到公平,他成為庭州首屈一指的相馬師。同時,他也迅速顯示了天才的經(jīng)商本領(lǐng),從牙郎起步,開始涉足多個行業(yè),組建了自己的商團。在數(shù)年后,裴伷先商團的資產(chǎn)達到幾千萬錢(1錢相當于今4元人民幣的購買力)。
當時,庭州的瀚海軍士兵共五千余人,裴伷先商團每年向庭州府交稅糧達兩千石,基本上提供了瀚海軍一個月的口糧。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