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說到武士彟(yuē)推掉工部尚書的工作,他去哪兒了?他來洛陽了!
沒有立即擔任工部尚書的武士彟要面對喪妻、娶妻兩件事情,這是要告長假的,因此武士彟擔任工部尚書應該是貞觀年間的事情。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還發(fā)生了李世民奪取洛陽城的大事。這是武士彟積累戰(zhàn)功的好機會,況且武士彟和洛陽的楊氏結合是李淵女兒做的媒。這多方面的因素促使武士彟來到了洛陽。
過去研究武則天的出生地,一直是以武士彟的工作地方為主,她父親在哪里,她就出生在哪里。這樣便忽視了一個更為重要的人物,那就是武則天的母親。孩子出生在哪里,更要看她母親當時是在哪里的,他爹不是決定因素,更不是唯一因素。那當時武則天的母親楊氏在哪兒?
1. 父母在洛陽結合
楊氏是隋朝重臣楊達的女兒。楊達育有一子一女,兒子叫楊則,女兒就是武則天的母親。洛陽的地下還真不缺東西,邙山出土的一方墓志讓人眼前一亮:周紹良先生主編的《唐代墓志匯編》收錄了洛陽邙山出土的一篇名為《大唐故千牛岐州司戶參軍楊君墓志銘并序》的墓志,明確提到楊則及楊氏居住在洛陽教義里,并說一直到中唐時,楊則之子仍居于此。
清代學者徐松寫了一本《唐兩京城坊考》,這是一本很有用的工具書,其資料來源于《元河南志》。《元河南志》是根據(jù)宋代地理學家宋敏求的著作而作,宋敏求又是根據(jù)唐代韋述《兩京記》的記載而作。以上資料都說到了楊氏確切的居住位置,就是教義里太原寺,與西苑相鄰。其位置大概是在今天的隋唐城遺址植物園西大門附近。
武則天有一首詩記述了這件事情。她在去登封少林寺的路上,寫詩描述了相關的情景。《全唐詩》收錄其題為《從駕幸少林寺并序》的詩,詩前小序說:“睹先妃營建之所,倍切煢(qíong)衿,逾凄遠慕,聊題即事,用述悲懷。”“先妃”指的就是武則天之母楊氏。“煢衿”,孤獨之感。武則天因為見到已故母親的營建之所,內(nèi)心非常傷感,懷著“泣血”之情寫下這首詩。
楊氏與武士彟結婚應是在李世民奪取洛陽城之后的事,讓武士彟與楊氏聯(lián)姻是唐廷采取的安撫洛陽的舉措之一。
2.武則天生于洛陽
武則天曾經(jīng)專門為洛陽的大福先寺寫過一篇碑文,文中說,武士彟和楊氏結婚后就住在大福先寺,也就是今天的古唐寺。武則天的碑文收在《全唐文》98卷。限于篇幅,原文不錄。僅“先圣之舊居也”這一句已說得非常明白。
“先圣”就是武則天說的“孝明高皇帝”和“孝明高皇后”,即其父母。文章中的伊瀍、太室、洛浦等富有洛陽特色的詞語證明了大福先寺就在洛陽。
據(jù)《舊唐書》記載,武則天是其父母的第二個孩子,她出生后第二年,就跟著父母去了揚州。此外,找不到任何史料有關于武楊二人婚后至武則天出生期間離開洛陽的記載。因此,武則天可能就出生在洛陽的大福先寺。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