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到一位朋友家做客,無意中在院子的一角看到一長條凳,上面落滿灰塵。其比上小學(xué)時坐過的那種兩人同坐的長條凳短些,還窄了許多,且未上漆。主人看我對此物感興趣,便走過來說:“這是以前奶奶倒簾子用的,很多年沒用過了,一直在這兒撂著。現(xiàn)在簾子早不用了,誰還用它。”
簾子,夏天可以防止蚊蠅飛入屋中,還能阻擋屋外的熱氣侵入。那時,家家戶戶門前除了冬天屋門上掛厚厚的棉簾或安裝風門保暖外,其他季節(jié),門前都會掛張竹簾子。一則,起保護隱私的作用,擋住屋外人的視線,不至于對屋內(nèi)一覽無余。二則,通風透氣、阻擋飛蟲進入。我家以前在四合院住時,屋門口一年四季總是掛著一張簾子。
簾子是用竹制的簾子篾經(jīng)棉線編織而成。講究的人家會在簾子的左右兩邊包上兩指寬的布。不光是為美觀,還可以對簾子起一種保護作用,使其更耐用。
因棉線耐磨程度有限,再加上簾子篾每日被刮、碰,尤其是簾子的下半部更容易開線、斷篾。所以,簾子用不了兩三年就要翻新一次。以新簾子篾替換掉折斷的,用新棉線將其重新編織好,然后繼續(xù)使用。這個過程在開封被稱作倒簾子。這個長條凳就是制作、翻新簾子時的工具。在物資匱乏的年代,翻新物品是很常見的事情。
以前,曾在街巷中見過有人在路邊倒簾子,所以我對這種長條凳有印象。倒簾子采用的是經(jīng)緯編織法,先將一根手指粗細的竹竿等距離綁上一條條粗棉線,然后一根一根往凳子上擺竹制的簾子篾,每根簾子篾之間由10數(shù)條棉線固定成簾,簾子篾之間有棉線隔出的幾毫米縫隙用于通風和透光,凳子上有像尺子一樣等距離的刻度,是用來規(guī)范每條棉線距離用的。棉線纏在線墜上,長條凳的兩邊各有一排線墜,放一根簾子篾,從一頭到另一頭倒一遍兩邊的線墜,以此類推,織到一定尺寸,最后再綁上一根手指粗細的竹竿,簾子便翻新好了。
其實,翻新簾子的過程就是制作簾子的過程。只是,用的材料基本上是舊簾子篾而已。
如今,窗紗因通氣采光性好,早已代替了竹簾子成為主流,F(xiàn)在,夏天在竹制品店、日雜商店里偶爾還能見到有竹簾子出售,但擺出的數(shù)量極少。將舊簾子重新翻新的家庭,應(yīng)該更是少見了。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