褲子是人們的主要服飾,原寫作“绔”、“袴”。從出土文物及傳世文獻來看,早在春秋時期,人們已穿著褲子,不過那時的褲子不分男女,都只有兩只褲管,其形制和后世的套褲相似,無腰無襠,穿時套在脛上(即膝蓋以下的小腿部分),所以這種褲子又被稱為“脛衣”。
歷史上最早公開提倡穿褲子的人應該是戰(zhàn)國時期的趙武靈王。由于趙國地處中國北方,常要和胡人兵戎相見。趙國人穿深衣,打仗時只能坐戰(zhàn)車。而胡人穿著類似今天有襠的長褲,騎射十分方便。趙武靈王便萌生了想法:咱們也穿褲子。但他的主張卻遭到眾人的一致反對,認為滿襠的長褲是“胡服”,穿夷狄的服裝并非是小事,雙方爭執(zhí)十分激烈。堅持到最后,還是趙武靈王的主張獲得勝利。穿上褲子的趙國人,最終戰(zhàn)勝了胡人,這就是“胡服騎射”的故事。不過,真正推廣及令全國人民都接受胡人的滿襠褲,卻是在趙武靈王身后六七百年的事了。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