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
http://m.b6man.com 添加時間:2014/3/10 10:00:26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關于石獅,我有太多的記憶。午朝門廣場、禹王臺公園的石獅見證了我青春的過往。
石獅是一種瑞獸,在唐代以前多放置在帝王陵墓的神道上,與石馬、石羊等風雨相伴。到了唐代以后,長安以“坊”的格局來規(guī)劃城市,每一個“坊”的入口處一般都建有牌樓式的坊門,牌樓的柱子下面使用雕刻有獅子形狀的大石塊穩(wěn)固柱腳。北宋的時候,打破了“坊”、“市”的格局,石獅主要蹲踞在皇宮、官府以及權貴門口,從此就成了守門的吉祥物,雌雄一對,左右分列。雄獅右前爪按著一個繡球或兩爪間有個繡球,象征著威力與嚴肅;雌獅左前爪撫摸一頭幼獅或兩爪間臥有幼獅一個,象征著娛樂升平或子孫昌盛。到了元代以后,石獅才可以在民間百姓家門口擺放。近期,在開封老城區(qū)“掃街”的過程中,在一些院門前還可以看到威嚴的石獅。不過給人的感覺稍有溫婉,遠遠沒有午朝門廣場和禹王臺公園的石獅大氣。
午朝門廣場,當年我在開封師專上學的時候,無數(shù)次經(jīng)過那個地方,那對石獅無數(shù)次看見青春年少的我從它們跟前走過。走過的不止是四季,還有我的年華。潘楊湖的水潮起潮落,我的日子也曾磕磕碰碰。這對石獅見證過我的眼淚和狂妄,它們不言、不語,相守千年。石獅的紋飾中有些卷毛,一如洋人的卷發(fā)。那些隱約的色彩,顯示出當年的威武與華美。龐大的身軀證明它們不是凡人門前的裝飾。它們,曾是皇宮的鎮(zhèn)門神獸,見證大宋的繁華與輝煌;它們,曾是周王府的鎮(zhèn)門之物。《如夢錄》記載,現(xiàn)午門(明朝的時候叫午門,現(xiàn)在叫午朝門)前的這對石獅,“連坐高丈五尺,猙獰古怪,宋之鎮(zhèn)門石獅也”。它們俯視一座城市的刀兵,笑看人世間的煙火;它們,曾經(jīng)守望一個王朝最后的背影;在民國,曾被馮玉祥刻下“睡獅猛醒勿傷我種”,發(fā)出振奮民族精神警醒世人的吼聲。
而在禹王臺公園“古吹臺”牌樓前的一對石獅,雖然面目猙獰,但卻充滿了溫情,嬉鬧中頗有煙火氣息。再往東還有一尊水泥制作的臥獅,身軀龐大,目光炯炯有神,十分威嚴。畢業(yè)后的整整10年,我都與它們毗鄰而居,每一個傍晚幾乎都要從它們眼前經(jīng)過。十年,彈指一揮間,而我的青春卻在打拼中漸行漸遠。曾經(jīng)以為青春就此不老,曾經(jīng)以為青春真的無悔,潮來潮往的沙灘可曾留下不可磨滅的印痕?華發(fā)漸生的鬢角沒有了當年的蓬勃。石獅啊,你可知道,曾有許多難忘的片段銘記心間?曾有多少個故事沒有圓滿?
這些散落歲月深處的石獅,一度給我前行的動力,是可以直抵內(nèi)心的哥們兒、可以走入心靈地下室的朋友。雖然它們不語,其實它們一直在聆聽,默記!
(作者:劉海永 責任編輯:劉懿鑫)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