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龍巷:石雕龍頭望古今
http://m.b6man.com 添加時間:2014/2/19 9:15:57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很多年前,我讀高中時,因為準備考美術專業(yè),便和同學到開封市明倫街附近的美術班去“串班”,記憶中是一個名叫黃幻蘭的師姐領著走訪各個美術培訓班,開開眼界,吸收諸家之長。黃幻蘭的名字很有藝術氣息,她熟悉地形,帶著我走街穿巷拜訪不少美術班“碼頭”,使我開了眼界、長了見識。依稀記得是個黃昏,我們經(jīng)過雙龍巷,她對我說,這個巷子十分著名,是個風水寶地,曾經(jīng)走出兩位皇帝。當時我就感嘆,這個比我老家的街道還要窄的巷子竟然走出兩位皇帝?也是,要不怎樣會叫“雙龍巷”?見我疑惑,黃幻蘭給我指著那個龍頭的位置,說這個就是最好的物證。我倒是真見到了那個石雕龍頭,當時就鑲嵌在距雙龍巷西口不遠處一幢房子的北墻上。距離龍頭不遠處有一鐵制牌樓,是部隊與地方共建修筑的,牌樓西面有對聯(lián)曰:“雙龍巷棲雙龍雙龍共業(yè) 軍民街頌軍民軍民齊飛”,牌樓東面也有一對聯(lián):“衛(wèi)邊關血愿灑疆場 干四化功已蓋雙龍”,F(xiàn)在這個金屬牌坊因為風雨侵蝕早就不見了,但是附近的石雕龍頭依然在墻內(nèi),面目古樸,十分優(yōu)雅。這,已經(jīng)是20年前的往事了。
后來,我考上了開封的高校,畢業(yè)后飄蕩在這座城市。由于一度疲于奔命,在物質(zhì)生活的壓迫下我漸漸疏遠甚至遺忘了雙龍巷的龍頭,我那位師姐后來一直失去聯(lián)系。再次關注龍頭是在2010年11月,因為鑲嵌石雕龍頭房子的主人改建房屋,原先的石雕龍頭不知了去向。媒體報道此事之后,石雕龍頭很快成為市民關注的焦點。因為雙龍巷的石雕龍頭不僅承載著歷史的積淀,更凝聚著雙龍巷人對家園的深厚感情。原來,石雕龍頭被房主陳先生在拆除房屋時送到曹門派出所暫存。后來,陳先生在重建房屋時繼續(xù)把龍頭安置在老地方,算是了卻了很多人的心愿。
石雕龍頭不但代表整個雙龍巷的形象,而且是雙龍巷的文化符號之一!度鐗翡洝酚涊d,雙龍巷是宋太祖、太宗舊居之地。而開封本土傳說,五代十國的時候,天下大亂,戰(zhàn)火焚燒,民不聊生。有一個名叫陳博的人,看到天下爭殺不已,沒有太平日子,于是就隱姓埋名,潛心鉆研學問,特別是對周易研究較深。后來,經(jīng)人指點學會了“龍蟄法”,到華山修行,得道成仙,據(jù)說可以呼風喚雨、預測未來。有一天,陳博下山游玩,見一群難民中有一中原人挑著兩個孩子氣質(zhì)不凡。問之則知道是洛陽人趙弘殷從夾馬營逃難出來,一副挑子兩個籮筐,一頭兒坐一個小孩兒。陳博一看那兩個孩子都是“真龍?zhí)熳?rdquo;,不覺哈哈大笑。行人問他如何這樣高興,他說:“我道天下沒有真龍?zhí)熳,誰知一擔挑了兩條盤龍。天下自此定矣。”于是,他給趙弘殷一些銀兩,叫他好好撫養(yǎng)這兩個孩子。
趙弘殷挑著擔子逃到開封,籮筐里面坐的孩子大的叫趙匡胤、小的叫趙光義。趙弘殷挑著兩個孩子走到一條巷子里面,累得走不動了。在開封城他舉目無親,于是就在這條巷子找地方暫時居住下來。后來這倆孩子都做了皇帝,于是巷子就改成了雙龍巷。雙龍巷的居民為了紀念宋代開國皇帝趙匡胤和他的弟弟趙光義,特在巷子東西兩頭雕刻漢白玉龍頭兩尊。這是其中一種說法。
還有一種說法是開封民間老百姓口碑傳說的,說雙龍巷里東西有兩口井,里面分別居住兩條龍,東頭的龍人們稱之為火龍,因為它一出現(xiàn)必有一片紅光,且東邊一定發(fā)生火災,是不祥之兆。于是,人們祈禱許愿修建了一尊石雕火龍頭。巷子西頭的井里面也有一條龍,人們稱它為青龍,青龍得水,象征著吉祥幸福。傳說青龍的龍頭在天空,龍尾在井里。天氣干旱,只要人們祈禱,青龍就顯靈,就會下雨,風調(diào)雨順,F(xiàn)存的只有西邊的龍頭,那么東面的火龍龍頭到哪里去了呢?一說被盜走了,一說火龍被人填進井里。
當然,這只是傳說,但也寄托著人們對安居樂業(yè)的向往。然而,缺少龍頭的雙龍巷好像缺少一種標志,缺少一種靈魂。很多時候都是這樣,平常一種物件或者建筑,我們天天見到,已經(jīng)熟視無睹了,但是一旦有些小的變化,我們心里都會感覺異樣。這是一種古都的文化關懷,這是老城開封的一種厚重文脈。
春節(jié)前后,我和朋友數(shù)次經(jīng)過雙龍巷,每次都要觸摸一下那尊龍頭,感受一下它的沉默和寂靜。我會給朋友拍一張照片留念,因為那是我們心中的龍。特別是一個雪夜,雙龍巷西口的龍頭上積了厚厚的雪,因為雪花的裝飾,那尊龍頭越發(fā)入眼。龍頭孤獨了很多年,它頭上的積雪宛如白發(fā),我把那副畫面取入鏡頭。那一刻,我失聲念出了一個詞“白頭到老”,朋友都說這個描述精準。其實,我當時想的是這尊失散伙伴的龍頭如此“白頭”,是誰陪伴它“到老”呢?盡管答案被茫茫大雪覆蓋,盡管追問沒有結果,答案似乎已經(jīng)明了,因為它是龍,是龍就要“潛龍在淵”,無關塵世的悲傷與幸福,無須靜靜等待風起,只要內(nèi)心強大、靈魂高貴,就算它一直不語,在經(jīng)歷心靈的糾結之后,在歷史的長河中依然笑對塵世的滄桑。
(作者:劉海永 責任編輯:劉懿鑫)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