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號山谷道人,與秦觀、張耒、晁補之并稱“蘇門四學(xué)士”。其詩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詞與秦觀齊名,號“秦七、黃九”,著有《豫章集》、《山谷詞》。
黃庭堅在宋代文學(xué)史上以詩著名,很多人知道他是“江西詩派”的開創(chuàng)者,對有宋一代詩風(fēng)的影響極為深遠,卻不知他在宋詞壇上的位置也不容小覷。這首《清平樂》抒寫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執(zhí)著追求:“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fēng)飛過薔薇。”后來,黃庭堅被貶,罪名名義上是修《神宗實錄》失實,其實是新舊黨派爭斗中清除“元祐黨人”的攻擊手段所致。秦觀被貶后,最終抑郁而死。黃庭堅遭貶的際遇與秦觀相似,心境卻有著極大的不同,他是曠達的。
黃庭堅于困境中怡然自得的精神,一半來自天生的性格,另一半則不可忽視蘇軾對他的影響。蘇軾之于黃庭堅,可以說是亦師亦友、景仰終身的對象。一年,黃庭堅向時任徐州太守的蘇軾寫信,并投寄了自己的兩首詩作。蘇軾和詩復(fù)信,極力稱美他的詩:“托物引類,得古詩人之風(fēng)。”后來,蘇軾在復(fù)信中說起,首次見到黃庭堅的詩,別人勸其替黃揚名,蘇軾答,此人如同精金美玉,即便不接近人,人也會主動地去接近他,只怕想逃名也不可得,哪里還需要來稱贊始能成名呢!秦觀是時與蘇軾郊游,也對黃庭堅的詩文贊不絕口。秦觀、黃庭堅在蘇門弟子中文名最重,遭受牽連貶謫最苦,性格、文風(fēng)卻截然不同。秦觀脆弱多意氣,蘇軾對他文章的影響多在政論方面,而黃庭堅本身性格中即有持重老成的一面,來自蘇軾的影響,就集中在曠達開朗的人生態(tài)度上。
黃庭堅開創(chuàng)“江西詩派”,其詩風(fēng)瘦硬奇拗,代表著他性格中堅強過人的一面,但時人又贊許他的性情之中另有超然淡泊的一面。宋徽宗即位之后赦免南貶的諸位“元祐黨人”,蘇軾和秦觀都未能等到歸還家鄉(xiāng)就已在途中長逝,黃庭堅則在貶謫多年之后終于等到得召還朝。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zé)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50178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