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寺創(chuàng)建于唐貞觀年間,因夏秋白云繚繞,故名白云寺。
民權(quán)白云寺是一個很有個性的古老名寺。
說它有個性,是說它不像別的名寺,要么藏在深山,要么身居鬧市。它實實在在扎根豫東平原上,就像一地普通的莊稼,一季一季開花結(jié)實,笑迎季節(jié)的輪回。不僅如此,白云寺還是天下蒼生的寺,置身鄉(xiāng)野,沒有被世俗開發(fā),保持佛門固有的清凈。寺里栽種的花草蔬菜,顯示著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也道出了佛的本義。就像秋日陽光下閑坐的老僧,安然處事,沒有太多的渴求與煩惱。
說它古老,是因為早在唐代貞觀年間就已建寺,當時叫白衣庵。相傳每逢夏秋季節(jié),寺院便被白云繚繞,景色奇異,故名為白云寺。
說它是名寺,也不是空穴來風。清代康熙皇帝為了尋找隱名出家的父親順治,三下白云寺尋父的傳說在豫東一帶廣為流傳,至今有康熙御書“當、堂、常、賞”四個大字存在寺中。與此相關(guān),康熙年間寺院占地546畝,聚納僧侶1200多人,建有佛殿、廊房、樓閣等800余間,達到鼎盛時期。那時的白云寺,曾經(jīng)與嵩山少林寺、洛陽白馬寺、開封大相國寺齊名,成為中州四大名寺之一。
我游覽了天王殿、觀音殿、大雄寶殿、多寶塔,看了康熙御筆和白云寺一大奇觀——鐵鍋槐。漫步寺中,我可以感受到寺院的個性,但我讀不懂它。讀不懂不要緊,每一個人都會受到某種啟迪。
寺內(nèi)有6尊玉石佛像,佛像或坐或臥。據(jù)說這是傅作義將軍的姑母傅鳳英從緬甸進獻的,價值30多萬美元。佛家的供奉,有其深意,這些我參悟不透。但由于玉的質(zhì)樸,玉的靈性,讓人們視其為珍寶。即便落在僻壤,暫時蒙塵,也不浮躁、不張揚。恬靜,淡然,這是世人身上缺少的!
寺內(nèi)有多寶塔,高四米,九級六棱,青石雕刻。塔身上刻有眾僧拜佛圖、六僧鼓樂誦經(jīng)圖等。刻工精細,古樸大方。安于此地,華貴而不張揚,佛法自然。
寺內(nèi)的鐵鍋槐,是一棵三人合抱的大槐樹,長在一口大鐵鍋內(nèi),鍋體已埋在土中大半。據(jù)說,康熙四十五年(1706),寺里舍粥濟貧的一口大鐵鍋炸裂,閑置院中。當時的主持佛定和尚植花草于鍋內(nèi)。一日,喜鵲叼槐實墜落鍋里,生一槐苗,茁壯異常。佛定對眾僧曰:“喜鵲送子,鐵鍋育秀,梵剎吉兆也!”這是三百年以前的事了,不知這傳說可信度多高,但槐樹的生命力,透過暴露在地面之上的樹根顯現(xiàn)出來,讓人不得不感慨萬千!
我印象最深的,還屬一面墻上的《每日必讀靜思語》。“太陽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氣大”,“閑人無樂趣,忙人無是非”,“一個缺口的杯子,如果換一個角度看它,它仍然是圓的”。靜思玩味,受益匪淺。它教人感恩,教人從善,教人寬厚,教人做事……讀到這些,不論寺僧,還是百姓,心靈都會得以升華。
白云寺,真乃一座華貴而不張揚的古老名寺。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50178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