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碭山漢文化博物館
芒碭山在哪里?在商丘。這么個小知識,我以前一直懵懂。這幾年在京開人代會,結識了商丘的書記劉滿倉。2005年他邀我去,我說我想看“壯悔堂”。我已動心了,可七事八事地就誤過去。今年會上,滿倉兩次到我房間數(shù)他的“家珍”,邀我去:莊子是商丘人,燧人氏、閼伯氏、“商人”的來歷……末了說到芒碭山,“那是劉邦斬蛇起義的地方,還有陳勝的墓,都在……”我想,我肯定是瞪大了眼睛:芒碭山!我心中一直定位,它在安徽呀!滿倉心中肯定頗為驚訝我的無知,然而他歡迎我去商丘的意思,并未因此而稍有減弱。由此,商丘之行遂成。
看過壯悔堂的第二天,我們驅車前往永城。我在車上一直搜羅我記憶地理失誤的緣由。若明若暗地有了答案:讀《史記》時年紀太小,13歲吧?腦子里沒有多少地理概念。劉邦和陳勝、吳廣起義的原因一樣,帶著民夫由沛縣到陜西,碭山似是必經(jīng)之路。不同的是,劉邦是個亭長——大概相當于民國時期的“保長”?——陳勝純粹是被武裝押解的囚徒,劉邦帶的人卻極可能是平民。也是該老秦家倒霉,他們走道兒天下雨,不能按期到達。橫豎是死,這就使陳勝揭竿了,于是劉邦們就景從了。大秦帝國早已患了極重的“糖尿病”,并發(fā)癥大發(fā)作,囫圇完整的鐵桶江山一下子松了箍,散了板。“等死,死國可乎?”“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兩條理念成了秦末八方義軍蜂起的動力和決心。芒碭山成了一個歷史的符號。大歷史的符號。因為讀這歷史時還沒有考證的思維,想當然地以為芒碭山該是碭山中的一處地方,二月河一錯就近半個世紀。
本來,商丘已是河南最東的城市。到芒碭山才曉得,這里其實是河南的極東——再向東幾里地,就進安徽地界了。整個豫東是一馬平川,連個小土包也難以見到,這里卻都連綿接陌凸顯成一群石頭山。導游說這叫“豫東一點高”,但我的心思另有想頭:這怕是從安徽過來的碭山余脈罷?但我沒敢說,我怕再錯。芒是一種水草,碭是一種可以制硯的石頭,“芒碭”是水和山的結合詞。現(xiàn)在是不成了,兩千年前會有碗口粗的白蛇,那是可以想象的。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