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鄭州滎陽汜水鎮(zhèn)西北1.2公里處,有一塊刻制于清朝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的石碑,上面鐫刻著“虎牢關”三個大字。
虎牢關又稱汜水關,南連高山,北瀕黃河,山嶺交錯,自成天險,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關隘。決定漢楚興亡的成皋之戰(zhàn)、李世民“一戰(zhàn)擒兩王”的武牢之戰(zhàn)、岳飛抗金的汜水關大捷,以及《三國演義》中“三英戰(zhàn)呂布”的典故,都發(fā)生在這里。而它的名字,源于三千年前周穆王的一次游獵。
《三國演義》影視劇中的三英戰(zhàn)呂布場面
虎牢,以牢虎得名
《水經注·河水》引《穆天子傳》記載:“天子射鳥獵獸于鄭圃,命虞人掠林,有虎在于葭中,天子將至,七萃之士高奔戎生捕虎而獻之天子,命之為柙,畜之東虢,是曰虎牢矣。”
相傳西周時期,周穆王曾帶領群臣和衛(wèi)士到圃田一帶游獵,發(fā)現(xiàn)有只猛虎在蘆葦之中。衛(wèi)士高奔戎生搏猛虎,獻報穆王。穆王命人將老虎裝進大籠子,送到東虢畜養(yǎng)起來。這個地方就被稱為“虎牢”。
《穆天子傳》
故事中提到的鄭圃,是一個古地名,意為鄭之圃田,在今鄭州管城區(qū)與中牟縣相連一帶。西周時期,圃田水草豐茂,鳥獸聚集,周朝君王多在此行獵。東虢則是西周的一個諸侯國,國都在今鄭州滎陽一帶,東周初年被鄭國所滅。
雖然關于周穆王時期的周朝國都是在洛邑還是豐鎬存在一定爭議,但這兩地都在鄭州以西,因此,穆王東游狩獵、捕虎,返程途中經過東虢國,從路線和方位上來看是合理的。
除《穆天子傳》之外,先秦古籍中也多次提到“虎牢”這個地名!蹲髠鳌酚涊d,莊公二十一年,鄭伯定王室,“王與之武公之略,自虎牢以東”。襄公二年,晉師侵鄭,孟獻子“請城虎牢以逼鄭”,遂城虎牢,鄭人乃成。
這說的是春秋時期,鄭伯平定周王室的內亂,周惠王復位后將虎牢以東的土地贈予鄭國,后來,晉國攻打鄭國,采用謀士提出的在虎牢筑城的策略,成功逼迫鄭國同意講和。曹丕亦有詩云:“孟獻營虎牢,鄭人懼稽顙。”
從中可以看出,虎牢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凡來爭奪者無不以虎牢為城,或守之或攻之,原因就在于虎牢的地理位置——
虎牢在黃河支流汜水邊,大伾山的溝壑峰嶺之上,北鄰大河,南倚高山,易守難攻,地勢險峻,且它東連齊魯,西連秦隴,南連荊楚,北到燕趙,是四方交通的咽喉,自然也就成了兵家必爭之地。
金戈鐵馬,立漢興唐
戰(zhàn)國時,韓國滅鄭,在虎牢附近建設成皋城。所謂成皋,是取山嶺高矗瀕臨黃河之義。秦朝始置虎牢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冷兵器時代的軍事傳奇從此在這里接連上演。
《三國演義》中,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的揚名之戰(zhàn),就發(fā)生在虎牢關。
東漢末年,董卓控制皇帝,曹操聯(lián)合十八路諸侯組成聯(lián)軍討伐董卓,雙方在虎牢關展開一場酣暢淋漓的沙場血拼。董卓的上將呂布一連打敗眾將之后,與張飛、關羽、劉備三人接連進行殊死戰(zhàn)斗。呂布雖勇,畢竟以一敵三,最終戰(zhàn)敗。此后,劉備等三人得以名滿天下。
三英戰(zhàn)呂布的故事?lián)f只是小說家杜撰,劉關張也未必在虎牢關聚會過,不過歷史上的虎牢關,的確發(fā)生過立漢興唐的著名戰(zhàn)役。
據《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記載,楚漢相爭之際,劉邦占據虎牢關,項羽在此和劉邦“大戰(zhàn)七十,小戰(zhàn)四十”,也未能將劉邦擊潰,反而損耗十分嚴重。此前,劉邦一直處于劣勢,甚至父母妻兒也都做了俘虜。正是靠著在虎牢關之戰(zhàn)中的消耗,劉備才能在硬實力上逐漸占據上風,最終擊敗項羽。
唐軍進攻局勢圖
到了隋朝末年,虎牢關再一次展露出它的實力。隋煬帝死后,王世充占據洛陽稱“鄭”,竇建德在河北稱“夏”,李淵攻克長安稱“唐”,三方割據。為一統(tǒng)天下,唐率先向王世充發(fā)起進攻。王世充接連敗退,窮途末路之時,求救于竇建德。李世民搶占虎牢關(時稱武牢關),以3000余人,大敗竇建德十萬大軍。李世民借此獲得“一戰(zhàn)擒兩王”的美名,為唐一統(tǒng)天下鋪平了道路。
此外,岳飛大破金兵的汜水關大捷等諸多戰(zhàn)役也發(fā)生在虎牢關一帶。歷經百戰(zhàn)的虎牢關,是當之無愧的“中州之樞”。
老地名,照見鄭地過往
司馬光在《虎牢關》一詩中寫道:“天險限西東,難名造化功。路邀三晉會,勢壓兩河雄。除雪沽枯草,警飆卷斷蓬。徒觀爭戰(zhàn)處,今古索然空。”
古往今來,多少將士曾征戰(zhàn)虎牢關,多少文人墨客來此瞻仰戰(zhàn)爭遺跡,但叱咤風云的它不可避免地隨著政治中心的轉移而走向沒落。近代以后,虎牢關甚至一度湮沒在土山和溝壑中,顯得蒼涼而寂寞。
虎牢關石碑
如今,虎牢關僅存清代的一塊石碑,同新建虎牢關景區(qū)內的湯王廟、漢高祖登基臺、三義廟、呂布城、竹蘆渡、岳陣圖等景點一起,訴說著金戈鐵馬、鏖戰(zhàn)紛繁的虎牢往事。
在虎牢關以東近60公里處,有個名為關虎屯的村莊,相傳也與穆天子那次游獵有關。2009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關虎屯村志》在村名來歷一篇中寫道:“西周時,獵人獻給周穆王一只猛虎,關在這里,因而得名。”
鄭州某復古街區(qū)內的關虎屯簡介
這一說法除了關虎屯村民的口口相傳之外,并沒有相關史料能夠證實,但從圃田捕獵老虎,到滎陽關押到虎牢,穆王的隊伍在中間某個村落停留了一段時間,是完全有可能的。
隨著新世紀鄭州城中村改造工程的推進,或有著三千年歷史的古村落關虎屯已與城市融為一體。在歲月更迭中靈魂不在的虎牢關,也變換了模樣。但人依地棲,地以人傳,這兩個名字本身就是一枚珍貴的文化切片,蘊含著傳說歷史,彰顯著城市底蘊,是我們回眸三千年風云的一縷光,照見中原過去的輝煌。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