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誠古廟——比干廟
http://m.b6man.com 添加時間:2018/5/25 10:11:26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比干廟位于衛(wèi)輝市城北7.5公里處。比干墓從周武王克而封,公元前1027年封墓,迄今已3000余年。比干廟因墓而建,墓祠合一,始建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迄今1500多年,現(xiàn)存建筑多為明代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孝宗皇帝所建。
比干被稱為“天下第一仁”,比干廟是中國第一座含墓祭人之祠廟,被稱為“天下第一廟”。廟宇宏敞,古樸壯觀,主體建筑由神道、照壁、山門、二門、碑廊、木坊、配殿、大殿等組成,總建筑面積達4.7萬平方米,其書法、雕刻、建筑風格都有很高的歷史價值,為1996年國務(wù)院公布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林姓后代的祭謁圣地。
比干墓位于廟宇后端,傳說,比干死時,狂風大作,飛沙走石,卷土成墓,將比干尸體掩埋于其中,人們稱之為“天葬墓”。比干墓前有墓亭,墓亭置有石坊,上題“孤忠心不死,故社柏猶存”,墓碑上刻著“殷比干莫”,留款“至圣先師孔子書”,這就是世傳孔子為比干墓劍刻的,碑上的“莫”字即“墓”字,比干墓冢形似小衫,高大空曠,野草青青,墓頂長滿了空而無心的“沒心菜”。
比干廟山門對面屹立著一座綠色琉璃瓦覆頂?shù)母叽笥氨,影壁上鑲嵌著?4塊方磚燒制而成的綠色琉璃花卉。山門匾額為“殷太師廟”,此門有坊,上題“諫臣極則”,兩側(cè)有石聯(lián)曰:“主德諫難回,當此親離眾叛,欲盡如微子去,箕子奴,無以激億萬人忠貞之氣;臣心剖不死,即此血濺魂飛,且將以周日興,殷日衰,上訴主君六七陟降之靈。”三門前豎立兩只石獅,二門前豎立“朝天吼”。大殿為九脊殿,面闊5間,進深3間,拜殿面闊3間,另有一口明代大鐵鐘。廟宇內(nèi)還有碑廊,最著名的是北魏孝文帝的《吊殷比干墓文》碑、唐太宗的《貞觀碑》。
與“天葬墓”“沒心菜”同為比干廟奇觀的還有“開心柏”。傳說,古柏“嗚嗚”悲鳴,為比干喊冤,有的柏樹自動開裂胸腹,甘愿將自己的心移入比干腹內(nèi),希望比干不死,被稱為“開心柏”。
(作者: 責任編輯:康玉方)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