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的下馬碑巍立禹州此村!
http://m.b6man.com 添加時間:2018/5/2 11:19:01 來源:河南旅游資訊網 點擊次數(shù):
淺井鎮(zhèn)大冀莊村位于禹州市城北10公里的地方。
清乾隆年間,禹密、開洛大道交匯大冀莊村南頭。十字路口處,巍然豎立一石碑,碑刻字“清壬申科經元揀選知縣與亭冀公神道”。這通石碑,就是文官下轎,武官下馬施禮后,方可前行的下馬碑。
大冀莊村,顧名思義就是以冀姓命名的村子。在村里,下馬碑及碑主人——文舉人冀廣朝、武舉人冀廣林的事跡,為大家津津樂道。事有巧合處,我們家曾住過舉人家的東配樓,父母也常說起他們兄弟的故事。
乾隆年間,村里有戶殷實之家,主人的大兒子名叫冀廣朝,是個白面書生;小兒子名叫冀廣林,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壬申科秋圍,兄弟雙雙赴考。臨行,母親對兩個兒媳婦說,誰的男人考中功名,誰的女人不用做飯。
事隔多日,話說這一天,大兒媳婦烙饃,小兒媳婦翻饃。忽聽大門外,“咣咣咣”三聲鑼響,報捷者高喊:“冀廣朝高中舉人。”聽到捷報,老大媳婦扔了小桿杖不烙饃了。
誰知道剛過片刻。大門外又“咣咣咣”三聲鑼響,報捷冀廣林中了武舉人。小兒媳婦也扔了翻饃篦兒,不翻饃了。
婆婆見了笑道:“兩個人都中了,都還得做飯,要不我們吃啥呀?”兩媳婦無奈,不情愿地都又烙饃翻饃做飯去了。
后來,舉人老大在村子里辦了學堂,慕名而來的學子頗多,學業(yè)有成做知縣的有數(shù)人。相傳舉人老大文章寫得特別棒,有一字壓三江之說,當然有夸大之嫌。舉人老二在學堂后院也開了武堂,不知何故,關于舉人老二的故事大家知之甚少。
在大冀莊村北約6公里的王家門村,有遷住的冀姓宗親。傳說,有一男子斗冀家的牛玩。誰知道把牛斗怒了,一頭把那個男子抵死了。死方報案稱是冀家的人把男子打死的。冀家怕被冤枉,趕緊到大冀莊把事情的原委告訴了舉人老大。
大舉人扮做拾糞的在官道等縣長去王家門村辦案。果不其然,縣長坐著轎子路過官道,見到了大舉人,他忙下轎問安,原來知縣大人是大舉人教過的學生。
大舉人故作不知道縣官來此何事,問:你往何處去呀?
縣官忙說,往王家門村辦打死人的案子。
大舉人說,我咋聽說是牛抵死的呢,哪是打死的?
縣官知道了事情經過,把那個報案的打了板子,結案了。
近年來,有南召縣冀姓宗親尋根續(xù)譜地找來,不知不覺又說起大舉人為他們長臉出氣的陳年往事。
南召冀氏依山養(yǎng)蠶,附近居民也有座小山放蠶,可是蠶繭的產量、質量總沒有冀氏的好。他們便使絆子,把冀氏告到縣衙,說冀氏霸占他們的蠶山。冀家人無奈,只好來大冀莊請大舉人出山。
大舉人到南召縣衙,縣官忙出來迎接,說老師有何事來南召呢?大舉人便把冀氏蠶山的事情咋來咋去告訴了縣官,最后,縣官秉公處理了此事。
可惜,大舉人二舉人的墓,在2012年春被盜挖一空。
下馬碑也命運多舛。破四舊時被拉倒,好在沒有毀壞。2001年前后村里才把它重新立起來,立在村小學校南50米外。
沒過幾年,鄰村封建迷信者說是下馬碑沖著他們村了。在一個漆黑的夜晚,數(shù)雙罪惡之手伸向了文化淵源深厚的下馬碑,下馬碑被砸成了數(shù)塊。大冀莊村民都非常氣奮,重又集資數(shù)千元,把碑塊粘對,外砌裹碑樓,還請了嗩吶隊,歌舞團慶賀。
這真是:福地秀一門二舉,紫氣繞三百乾坤。
(作者: 責任編輯:康玉方)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