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舉(105~149),字宣光,東漢汝陽人,曾為平丘(今屬封丘縣)令。周舉身材短小,相貌丑陋,但學(xué)識淵博,見多識廣,為讀書人所尊崇。當時京城中流傳著稱贊他的話:“《五經(jīng)》從橫周宣光。”
東漢順帝時,周舉在尚書令左雄的舉薦下,由一個地方官擢升為尚書。周舉為人剛正清廉,有膽有識,敢于糾察貪滑,政聲卓著。按封建官場舊俗,左雄應(yīng)該是周舉的“恩師”,對周舉有“知遇”之恩。然而,后來發(fā)生的一件事,卻幾乎讓周舉擔上了“忘恩負義”的罵名。
原來,周舉擔任尚書后不久,漢順帝下令選拔將帥人才。這時,左雄已改任司隸校尉(掌管糾察京師百官及京師所轄各郡,相當于現(xiàn)在的監(jiān)察部長),他推舉原來做過冀刺史的馮直擔任將帥。周舉認為馮直曾經(jīng)“坐臧受罪”(因貪贓獲罪),這樣的“問題官員”怎能選派為將帥呢?于是他“以此劾奏雄”,揭發(fā)左雄薦舉失誤,選人失當。這一“劾奏”檢舉使得左雄十分震驚,大臣們議論紛紛,有人甚至認為周舉是以怨報德、恩將仇報的小人。
左雄為了開脫自己薦人失誤,對周舉辯解說:“皇上命我推選雄武勇敢的人,沒讓我選清廉高潔的人。”周舉寸步不讓,據(jù)理回敬道:“詔書使君選武猛,不使君選貪污也!”頓時,左雄無言以對,滿腹怨氣不禁脫口而出:“看來當初推薦您,正是害我自己!”
于是,周舉給他講了古代春秋時期的一個故事:從前,晉國執(zhí)政大臣趙宣子向國君晉靈公推薦韓厥當了司馬(軍隊監(jiān)察執(zhí)法官),不久秦晉兩國在河曲打仗,有一天趙宣子的專車沖犯了隊伍,韓厥“以軍法戮宣子仆”,依照軍法斬了趙宣子的車夫。事情傳開后,有人指責韓厥“忘恩負義”,可是趙宣子卻高興地對大夫們說:“你們應(yīng)當祝賀我啊,我推選的韓司馬,他忠于職守,執(zhí)法不阿,沒有辜負我的期望!”
周舉進一步坦言:“您不認為我周舉無才,把我提升到朝廷里當了尚書,您雖對我有恩,我可不敢為迎合您而給您帶來恥辱,沒料到您的氣度跟趙宣子大不一樣啊!”左雄至此如夢方醒,不但看到了周舉的誠摯無私、光明磊落,更領(lǐng)悟到周舉對自己的愛護。于是,他心悅誠服地向周舉賠禮謝罪說:“我曾經(jīng)在馮直的父親手下做事,又和馮直很要好,所以才選拔他做將帥,現(xiàn)在您拿這件事參我一本,這本來就是我的過錯呀!”兩人終于冰釋前嫌,成了莫逆之交。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50178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