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十月的一天,唐睿宗李旦召見宰相韋安石、郭元振、竇懷貞、李日知、張說等,責備道:“當今各地水旱成災,國庫儲備日漸枯竭,官吏僚屬日益增多,出現(xiàn)這些情況,固然是我德行不夠所致,但也與你們大有關系。”
唐睿宗下令:“從現(xiàn)在起,韋安石任尚書左仆射、東都留守,郭元振任吏部尚書,竇懷貞任左卿史大夫,李日知任戶部尚書,張說任尚書左丞,一律免去宰相職務。”
《資治通鑒》里記載:“皆太平公主之志也。”對這些宰相的處置,都是太平公主的意思。
由宰相降為東都留守,很顯然,太平公主對韋安石不感冒,或者說,韋安石不是太平公主的人。
不依附太平公主險遭大難|
韋安石,唐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武則天時期和唐中宗、唐睿宗時期,先后四次拜相,曾被武則天稱贊“如此稱職,深慰朕懷”。、
太平公主確實對韋安石不感冒,因為她曾拉攏韋安石,卻被拒絕了。
唐睿宗即位后,他的第三子李隆基為太子。太平公主強勢干預政事,但忌憚李隆基精明能干,于是同益州長史竇懷貞等人結成朋黨,欲加害李隆基。她讓女婿唐晙邀請時任宰相的韋安石到自己家中,但被拒絕了。
韋安石不但拒絕加入太平公主一方,還處處為李隆基說好話。
一天,唐睿宗秘密召見韋安石,說:“聽說朝中百官都傾心依附太子,你得對此多加留意。”
韋安石義正詞嚴地回答:“陛下從哪里聽到這種亡國之音?這一定是太平公主在挑撥您和太子的關系。太子為宗廟社稷立下大功,且為人仁德明智,孝順父母,友愛兄弟,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兒,希望陛下不要被讒言所迷惑。”
唐睿宗一聽恍然大悟。
唐睿宗明白了,太平公主卻生氣了,因為唐睿宗和韋安石談話的時候,她就在簾子后面偷聽呢!
被氣得咬牙切齒的太平公主讓人四處散布流言,對韋安石橫加陷害,還要將他逮捕入獄,多虧另一個宰相郭元振搭救,他才幸免于難。
“此真宰相也”
這已不是韋安石第一次到洛陽任東都留守。武則天時期的長安三年(公元703年),韋安石就曾被回長安小住的女皇任命為神都(洛陽時稱神都)留守,兼管刑部、吏部事務。
武則天十分賞識韋安石,但韋安石不給女皇面子,竟上書彈劾她的男寵張易之、張昌宗。
長安四年(公元704年)三月,已為鸞臺侍郎、知納言事、同鳳閣鸞臺三品的韋安石,舉報張易之等人所犯罪行,要求嚴懲。
武則天下令將張易之等人交付韋安石和唐休璟審訊,但沒等審訊結束,就將韋安石和唐休璟調離京城,此事不了了之。
根據(jù)《資治通鑒》記載,韋安石還曾數(shù)次當面讓張易之兄弟難堪。
有一次,韋安石等大臣在宮中陪武則天用膳,看見張易之招集四川富商宋霸子等人在一旁賭博,便跪下向武則天進奏:“商賈之徒,名列賤籍,沒有資格參加宮中的宴會。”說完,不等武則天發(fā)話,韋安石直接讓侍衛(wèi)將宋霸子等人轟了出去,可把在座的其他人給嚇壞了!
《舊唐書》記載:“時鳳閣侍郎陸元方在座,退而告人曰:‘此真宰相也,非吾等所及也。’”
“這不過是想讓我死罷了”
這樣一個被人稱贊的韋安石,最后卻被人陷害了。
韋安石任東都留守時,其女兒病逝,他的夫人薛氏懷疑女婿的寵婢用巫術害了女兒,于是“使人捕而捶之致死”。
此事發(fā)生后,韋安石受到御史中丞楊茂謙的彈劾,被貶為蒲州刺史。
韋安石在蒲州做刺史時,太常卿姜皎托他辦事,他沒有搭理,竟惹惱了姜皎。
后來,姜皎的弟弟姜晦做了御史中丞,指使人彈劾韋安石,說他在唐中宗時期身為宰相卻對韋后之亂不能匡正,理應治罪。已由蒲州刺史改任青州刺史的韋安石,被貶為沔(miǎn)州員外別駕。
姜晦窮追不舍,再次上書,稱韋安石在督造定陵時曾貪隱官府財物。唐玄宗下令沔州州官追贓,韋安石聽后長嘆:“這不過是想讓我死罷了!”于是,他“憤激而卒,年六十四”。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50178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