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故事】花戲樓被毀記
http://m.b6man.com 添加時間:2017/11/7 9:49:27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花戲樓自古就是扒村的標志性建筑,是人們朝奉北觀音寺諸神,與其同樂之場所。始建年代當與北觀音寺相同,歷史上曾多次修繕。清代以來碑文記載的重修時間有三次:清嘉慶元年,由馬公捐資重修老君殿和花戲樓。
乙卯年,光緒5年(1879年)重修花戲樓。民國5年(1916年)由扒村(八里村)七姓大戶(席、邊、張、宋、李、白、崔)20余人捐資重修花戲樓;☉驑莿(chuàng)建的石碑及清代以前重修的石碑,和北觀音寺的歷代所有石碑,多被用于東寨門外石橋和五八年修筑的池塘水壩做為橋墩,或壩底基石深埋地下。時至文革的1966年,紅衛(wèi)兵的中心議題是“大破四舊,大立四新”,揪斗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quán)派,橫掃一切牛鬼蛇神。在這場史無前例的無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命中,花戲樓當做四舊產(chǎn)物,也沒能躲過這場浩劫。
住在北寨墻根的常寶樹,自幼喜歡木工,在打制家具上三里五村頗有名氣,再加上扒村的居民生活富裕,總喜歡在年來節(jié)到時添置一些家具,娶妻嫁女的更是要隆重辦理精制家居。經(jīng)他手所打的家具,精致,耐用。這一天,他剛為宋舉人家打完一套家具。按常規(guī),主家在完工后理應擺上一桌酒席答謝匠人,并在席間把工錢算清。宋舉人知道常寶樹是海量,于是找來本村能人席遠山作陪。醉意來時,宋舉人把工錢放在席桌上。那常寶樹本就自負,再加上近幾年名聲在外,
更是傲氣十足,趁著酒興道:“在扒村論雕刻木制,不是我夸口,能與我相比的沒有一個人。宋舉人是不是應該多支我些銀子才對呀。”
宋舉人是個文人,不便與他爭執(zhí),就示意妻子再拿些銀子來給他。能人席遠山看不過,擺擺手,示意宋妻莫慌,微笑著說:“張匠人的技能確實不錯,但并不是所謂的第一呀!”正得意洋洋的常寶樹一聽此話,立時面紅耳赤,端起一碗酒一飲而盡,大聲言道:“三日內(nèi)如找出比我所打木器好者,這工錢我分文不取。如若沒有,宋家可要付雙倍工錢。哼!”講完此話,撂下酒杯悻悻而去。
宋舉人這下可犯難了,對席遠山說:“那斯本是一粗人,沒文化,馬馬虎虎打發(fā)他就算了,可你卻和他認真起來了。這下可好,便宜他不說,還要惹來一場笑談。”席遠山笑笑說:“合理討價,倒也罷了,他倒好,還真較起勁了。你盡管放心,此事我自有道理。”
待三日之后,常寶樹帶領(lǐng)一幫人一大早就來敲宋舉人的門。宋舉人一邊與他客套,一邊讓妻子去請席遠山。不多時,妻子回來說:“席遠山早在北觀音寺的花戲樓前等候。”一幫人來到花戲樓前。此時圍來看熱鬧的人也多了起來。席遠山一指花戲樓上的繪畫與雕刻說:“三日前,我與張匠人打賭,要找出比他技藝更高的匠人。諸位請看,這上面的繪畫、雕刻比他張匠人的水平如何。”眾人誰不知道這花戲樓的一切工藝是無人能比的,就七嘴八舌地指責常寶樹。待眾人四處尋他時,早已不見蹤影。
數(shù)年后,常寶樹已是花甲之年。文革一開始,就從陜西回到了老家,見人一說話,習慣性地嘿嘿兩聲,算是與對方搭訕。后來人們對
他只稱“嘿嘿”,不喚其名。當時大伙并不了解此人品性,憐于他生活拮據(jù),讓他當上了村里的貧農(nóng)代表。誰料想,這位貧農(nóng)代表紅極一時。文革動蕩席卷全國之時,常寶樹豎起一桿大旗,成立了紅衛(wèi)兵造反派組織“燎原戰(zhàn)斗團”(禹縣的造反派組織有“二七火線指揮部”“聯(lián)委”“許禹指揮部”和“紅一司”四大派,“燎原戰(zhàn)斗團”屬火線指揮部),自認團長,帶領(lǐng)紅衛(wèi)兵開始向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quán)派發(fā)起沖鋒。揪斗走資派那天,天空大片的烏云在天幕上匯聚著,翻滾著,天色灰暗,天公一副將要發(fā)怒的樣子,叫人膽戰(zhàn)心驚,要變天了……地址選在花戲樓。
扒村公社(扒村當時是公社所在地)各村、各生產(chǎn)隊,鑼鼓喧天,紅旗招展,隊伍人潮如流涌向花戲樓。“打倒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quán)派”“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在震天動地的口號聲中批斗會開始了,由常寶樹主持。按照慣例,他先讀了幾段最高指示:“領(lǐng)導我們事業(yè)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chǎn)黨,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chǔ)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劇烈暴動。”接下來點出了會議的主題:“當前國內(nèi)形勢一片大好,嘿嘿!不是小好,而是大好,非常的好。根據(jù)上級指示精神,全國批判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quán)派已進入高潮。革命嘛,嘿嘿,就是要敢于與天斗,與地斗,與階級敵人斗,與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quán)派斗。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要把我們公社、大隊的走資派劈倒、批臭,再踏上一只腳,使他永世不得翻身。”他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可講的什么內(nèi)容,臺下那些和他一樣激動著的
人們,一句也沒聽明白。
后來一造反派手持鐵廣播筒,大聲宣布批斗會開始。由臺下造反派把被批的人名寫在紙條上,交到手持廣播筒的造反者手里,再大聲喊出被揪人名,由造反派把人架上戲臺。首先揪出的是支書席大栓和大隊長王留五,把兩位老革命當成走資本主義的當權(quán)派揪出批斗,跪到了花戲樓上。紙條一張張遞上戲臺,廣播筒里不停喊出“揪出”二字,大隊干部,各隊隊長大部分被揪出跪到戲臺上。群眾中互相有成見的也相互寫紙條,你“打”我“倒”,造反派像架犯人一樣在爭吵中把無辜者們揪上戲臺。
大會并不順利,在互相遞條子的亂吵亂鬧聲中,時間已經(jīng)過午,造反派也沒批出個“子”“丑”“寅”“卯”。大會則更加混亂,難以駕馭,在這極其混亂的關(guān)頭,支書席大栓站出說話了:“鄉(xiāng)親們,今天主要是批斗走資派,大隊干部才是走資派,與群眾不相干”。這是一個真正的革命者,在緊要關(guān)頭不顧個人安危,依然關(guān)愛群眾。很多群眾為之感動,淚流滿面。揪斗停了,但口號還是高聲不斷:“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砸爛一個舊世界,建立一個新世界”、“打倒一切牛鬼蛇神”、“要把無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無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命萬歲”、“萬歲,萬萬歲!”
揪斗走資派的一幕,是扒村歷史上的一場悲劇,也是花戲樓上演的最后一場悲劇。沒過多久,常寶樹帶領(lǐng)紅衛(wèi)兵爬上千年古建筑——花戲樓,以破四舊之名,把它扒掉了。這座千年名勝古跡,以高超的建筑風格,精湛的雕刻、遒美的繪畫,選材、木工皆堪稱一流的花戲樓,從此在人們的視線里消失了。常寶樹想起當年說大話,在花戲樓前難下臺的一幕,這時才如釋重負——終于平反了自己的“冤案”。
從此以后,每年過節(jié)、廟會,再唱大戲的時候,人們不免為千年古建筑花戲樓被常寶樹的“革命”革掉而感到遺憾。與此同時,人們自然也忘不了扒村這位著名的木匠常寶樹。
(作者: 責任編輯:笑宇)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