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知遠與夫妻柏
http://m.b6man.com 添加時間:2017/9/19 11:50:51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劉知遠,五代時期后漢開國皇帝,死后葬于禹州市萇莊鄉(xiāng)柏村之西的大龍山之陽,史稱“睿陵”。這里有他與皇后李三娘感天地,泣鬼神,恪守誓言,至死不渝的愛情故事。
劉知遠祖籍山西太原,其父是當?shù)氐呢斨。一天家里突遇大火,家宅盡毀。惜財如命的財主夫婦氣極生悲,縱身跳入大火,自焚身亡,留下年少的劉知遠孤苦伶仃,無依無靠,只好四處流浪,靠逃荒要飯勉強度日。
一天,窮困潦倒的劉知遠在討飯途中餓昏在禹州市淺井鎮(zhèn)扒村李家寨李員外的門前,被好心的李員外收留,在馬棚喂馬。劉知遠以其聰明、勤快、吃苦、耐勞、任勞任怨贏得了李府上下的喜歡。李員外生有一雙兒女,兒子李鴻信,娶妻王氏,尖酸刻;女兒李三娘,聰明賢良,待字閨中。一天晚上,李三娘在繡樓看見自家馬棚紅光閃閃,以為馬棚失火,遂帶丫環(huán)前去查看,卻發(fā)現(xiàn)劉知遠熟睡安詳?shù)拿婵咨希粭l筷子般的小蛇在他左右鼻孔鉆進鉆出,料定他不是一般凡人,加上他相貌堂堂,人才出眾,頓生愛慕之心。在丫環(huán)的撮合下,二人馬棚私定終身?珊蘖枷喽蹋D(zhuǎn)眼已是天明。李三娘忙向父親稟明一切,通情達理的父親不但同意了這樁親事,還為他們做主舉辦了婚禮。誰知劉知遠是真龍?zhí)熳,第二天早上叩拜岳父母時,兩位老人竟氣絕身亡,命歸黃泉。生性歹毒的家嫂王氏,本來就擔心妹子妹夫會與自己平分家產(chǎn),現(xiàn)在父母已死,就以私定終身、敗壞門風、妨死爹娘為由,逼李三娘磨房磨面,麻地澆水;還把劉知遠趕到瓜地種瓜。
劉知遠的種瓜地就在喬龍山的大山間,傳說那里常有怪獸出入,禍害行人,附近百姓談“怪”色變。劉知遠來到種瓜地的第三天夜晚,就遇怪獸襲出,被劉知遠馴服后才知是有名的汗血寶馬,經(jīng)仙人指點又在瓜地掘得金盔金甲、銀槍、銅劍三件寶物,待李三娘來瓜地送飯時,向她說出投軍的打算。李三娘雖然舍不得劉知遠離開自己,但她知道志向高遠的夫君根本不愿屈身在此,更無法忍受嫂子的百般羞辱與刁難,就同意劉知遠從軍起事。小兩口在種瓜地抱頭痛哭,訴說衷腸。生離死別間,他們相約來到李家寨之西的柏嘴山上,栽下柏樹五棵,其中兩棵僅隔一石,并肩而立,謂之“夫妻柏”,象征著兩人至死不渝的堅貞愛情。李三娘拉著劉知遠的的手,含淚堅定地說:“放心去吧,不管成功與否,我都在這里等你!”劉知遠悲極而泣:“我若成功,定然回來接你;萬一戰(zhàn)死沙場,即便馬革裹尸,也要埋在你的身旁,終生守候,不離不棄!”然后灑淚惜別。
劉知遠走后不久,李三娘發(fā)現(xiàn)自己有了身孕?蓱z她被嫂子逼得白天擔水澆麻,晚上推磨磨面,忍饑挨餓,終日操勞,遭受痛苦,受盡人間非人的磨難。狠心的嫂子為了讓李三娘不停地擔水,特地制造了一對口大底尖的木桶,使李三娘在擔水的路上無法停歇。一次,李三娘正在擔水上坡,忽然從喬龍山上躥出兩只猛虎,直奔李三娘而來。李三娘嚇得魂飛魄散,丟下水桶欲跑。兩只老虎并不加害,還卷曲身子臥在桶旁,幫其穩(wěn)住水桶,使李三娘得以喘息片刻,以后天天如此。李三娘為紀念這兩只老虎,就在喬龍山的東面建起一座“虎廟”,以作紀念。如今虎廟尚在,香火不斷。
一天深夜,正在磨房推磨的李三娘忽然感到腹部疼痛難忍,知道是孩子就要降生了,為防嫂子加害,她用嘴咬斷臍帶,人稱“咬臍郎”,然后包好孩子,偷偷叫來老家院,托老人家連夜把嬌兒送往山西汾州,找他的父親劉知遠去了。這個孩子就是劉承佑,后來成了后漢皇帝,即“隱帝”。
劉知遠投軍走后,先在李克用養(yǎng)子李嗣源(即后唐明宗 ) 部下為軍卒,后因作戰(zhàn)勇猛,屢建奇功,又兩次舍命相救石敬瑭,被其留在牙門都校,不久升任馬步軍指揮使。后唐清泰三年,石敬瑭得助于劉知遠謀劃,在開封稱帝,建立后唐,從此,劉知遠以其軍政才能和佐命有功,歷任檢校司空、侍衛(wèi)馬步都指揮使、陜州節(jié)度使、許州節(jié)度使、河東節(jié)度使等職。
就在這時,李家老家院抱著“咬臍郎”千里奔波找到了劉知遠。劉知遠感其功德,大禮叩拜,哪知就這一拜,竟把老家院也給拜死了。劉知遠含悲厚葬了老家院,趕忙修書一封,托人捎與三娘,不料想書信卻落入王氏之手。當王氏得知老家院已死,頓生一條毒計,又寫書信兩封,一封送于三娘,謊稱劉知遠已沙場戰(zhàn)死,讓她斷了念想;一封寄往汾州,假說三娘暴病身亡,家也別再回了?蓱z一對璧人相隔千里,卻生死茫茫兩不知。李三娘在痛苦、絕望的煎熬中苦苦掙扎等待了一十六載,直到有一天,已長大成人的“咬臍郎”外出狩獵,遠遠看見一只白兔,舉箭便射。負傷的白兔帶箭奔跑,“咬臍郎”在后面緊追不舍,一直追到荒郊野外的井臺上,只見一位衣衫襤褸、形容枯瘦的老嫗在井邊擔水,自己的箭卻扎在木桶上。“咬臍郎”下馬求箭,問明原委,道破真情,母子相認,夫妻團聚,一家人終得團圓。
值得稱道的是,李三娘不但聰明賢惠,深明大義,而且才智過人,深謀遠慮,在輔助劉知遠建立霸業(yè)的過程中功不可沒。947年,劉知遠起兵太原,因軍餉不足,要向百姓征收重稅。李三娘諫道:“方今起事,號為義兵,民未知惠而先奪其利,殆非新天子所以救民之意也。今后宮所有,請悉出之,雖其不足,士不亦為怨也”。劉知遠納之,果然深得人心,因此才有了劉知遠操戈馳馬,消滅契丹,統(tǒng)一北方,建立后漢的輝煌詩篇。同年二月,劉知遠在太原稱帝,并立李三娘為皇后。他不忘初衷,死后葬于柏嘴山之西的大龍山,與后來葬在淺井鄉(xiāng)麻地川村的后漢高后陵(即李三娘墳)遙手相望。
千年守候,不忘初衷。
如今的柏嘴山上,五棵古柏雖經(jīng)千年的風雨滄桑,卻依然蒼勁有力地跋涉在陡峭的懸崖之上,根深葉茂般昂首挺立于奇石縫隙之間。當年的一對麗人親手栽植在巖石中的那兩棵以夫妻相稱的鳥柏,相互攙扶,相互照應(yīng),盤根錯節(jié),心手相連,夫唱婦和,真情飽含。那夫柏,堅如磐石,頂天立地;那妻柏,含情脈脈,矢志不移。在天愿做鴛鴦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夫妻雙雙攜手立于秀石之間,撐起一片天地,共渡苦辣酸甜,并肩抵御大自然的狂風暴雨,高歌禮贊劉知遠與李三娘誓死不渝的堅貞愛情。
千年好合,真情永遠。
(作者: 責任編輯:12301-3)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