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洛北惠林寺”可真是個出故事的地方!
咱們此前在《三生石上舊精魄》里講過的發(fā)生在這里的李源和圓觀的故事,是“三生石”故事的源頭。這不,唐牛僧孺的《玄怪錄》又說這里還發(fā)生過李沈和李擢(zhuó)的故事。兩個故事的內容有點兒相似,但情節(jié)各有千秋,對比著讀一下,可加深對神奇的“洛北惠林寺”、洛陽深厚文化積淀和繽紛志怪文化的了解。
李兄,我乃冥官
李沈是陜西人,父親曾受過唐朝叛臣朱泚(cǐ)的恩惠,因此被殺。李沈死里逃生,隱姓埋名,后來天下大赦,他才敢重露真面目。跟《三生石上舊精魄》里的李源一樣,看透世態(tài)炎涼的他“以家產(chǎn)、童仆悉施洛北惠林寺”,自己借住在寺里,讀書彈琴,聊以度日。
這期間他與處士李擢成了朋友,兩人情好日密,遂成刎頸之交。
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秋的一天,李擢告訴李沈:“我有事要到商丘一趟,不知道啥時候回來,你能泛舟送我一程嗎?”
“沈聞其去,離思浩然,遂登舟。”走了一段行程,李沈將要上岸告別,李擢戀戀不舍:“我們兄弟的情分難道就此完結了嗎?”李沈不忍,繼續(xù)隨舟前行,一直送到睢(suī)陽。
晚上,李擢和李沈讓小船靠岸,兩人坐在汴堤上聊天,月明皎皎,秋涼如水,李擢徐徐開口:“李兄,你覺得我是什么人?”李沈答:“辨博之士也。”
“非也!”李擢說,“我乃冥官,以前做陰府的洛州都督,所以能一直在洛陽跟兄長同游,現(xiàn)在我要離開陰間托生于陽世,之所以一直邀你相送,是有事相求。”
李兄,我要去投胎了
李擢說,他將要托生在附近胡村一戶人家,他未來的母親已經(jīng)懷孕五年了,至今還沒有生產(chǎn),家里人認為這事兒不祥,傾盡家財求神拜佛,但無濟于事。
“兄可往其家,書朱‘產(chǎn)’字,令吞之,擢即生矣。”
李擢告訴李沈,他生下來后,主人會奉絹為謝:“你可拿絹走人,等到我三歲的時候,再來看我。”
李擢繼續(xù)交代:“晚上你要陪著我,等到夜深人靜周圍無人時,可抱著我走到僻靜的地方,輕聲呼喚‘李擢,還記得我嗎’。這時候我會哭,我一哭你就打我屁股,不停地問我,時間一長,我就會有一點兒醒悟,你再跟我說惠林寺以及咱們在洛陽宴游的事兒,這時候,我就會徹底醒悟,我身上的罪業(yè)也會消除得干干凈凈,以后會大富大貴,但兄長你以后就不會再有悠閑從容的生活了。”
李擢捎帶著說了李沈的運勢:“你現(xiàn)在名聲顯赫,不久就會被朝廷任命為大官,但你不要去,去了就不能長壽了。”
李擢,為何見我卻不認我
第二天,李沈上岸尋訪,果然有一個胡村,他來到那戶有孕婦久孕不產(chǎn)的人家,“叩門求憩”。當家的是個八旬老翁,請李沈進門入座,“面有憂色”。
李沈問其憂為何事,老翁答兒媳婦懷孕五年不生產(chǎn),李沈說他有辦法。
老翁當即將兒媳婦叫來,李沈裝模作樣地號過脈,說:“懷的是男孩,特別聰明,因為有非常之才,所以不按常理出生。”他讓人趕緊準備好生產(chǎn)的一切用品,而后執(zhí)筆念念有詞,寫下一個大紅的“產(chǎn)”字,讓孕婦吞下。剛吞下去,孕婦就有了反應,一會兒男孩就出生了。
老翁大喜,奉絹三十匹為謝,李沈告辭,辭前留言:“這孩子不是一般人,三年后,我會來為他算命。”
三年后,李沈再次來到胡村那戶人家:“希望能讓三年前生的那個孩子陪我一宿,我好給他算命。”老翁喜而許之。
夜深人靜,李沈抱著孩子來到僻靜處:“李擢,還記得我嗎?”孩子嚇得哭起來。李沈照著小屁股就是一巴掌:“李擢,為何見我卻不認我?”他反復問了好大一會兒,孩子忽然開口了:“李兄果然來看我了。”李沈于是說起惠林寺,說起兩人一起在洛陽的事兒,孩子終于笑了:“擢一一悟矣!”
次日,李沈告訴老翁:“這個孩子將來是個貴人,一定要好好撫養(yǎng)。”
老翁大喜,又奉上五十匹好絹,李沈收絹告辭而去。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50178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