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準的父親叫寇相,是個讀書人。五代后晉時,寇相中了進士,給一個高官做了幕僚。寇準剛出生不久,他的父親就與世長辭了。沒了頂梁柱,寇準家變得貧寒起來。雖然日子比較清苦,但是寇準的母親并沒有放棄對寇準的教育。幼時的寇準十分聰慧,可以說是過目成誦,什么《春秋》三傳,什么論語、尚書,都背得滾瓜爛熟、讀得爛熟。
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公元980年),寇準剛剛18歲,就考中進士,先任大理評事,后來又任歸州巴東知縣、成安知縣。以后他又做過鹽鐵判官、尚書虞部郎中、樞密院直學士等?軠蕜傉,不營私舞弊,每到一處都頌聲一片,所以在仕途上可謂一帆風順?軠实 “臨事明敏”深得宋太宗的贊賞。端拱二年(公元989年),寇準曾犯顏進諫。對于這種逆耳忠言,太宗根本就不愿意聽,非常憤怒地離開了朝堂,意欲轉回內(nèi)宮。寇準倒也大膽,扯住太宗不放。生氣歸生氣,事情過后,太宗反而非常欣賞寇準,說:“朕得寇準,猶如唐太宗得了魏征。”太宗能說這樣的話,可見他對寇準的重視程度?軠始日,又足智多謀,所以威望素著。淳化年間,北宋出現(xiàn)了兩起受賄案。有一個叫王淮的人,受賄上千萬錢,因為他的哥哥參政王沔的插手,僅被撤職、杖責了幾下就完事,不久又官復原職。而另一個叫祖吉的人,受賄額比王淮少得多,卻被判了死刑。寇準對此事耿耿于懷,覺得這是最大的不公正?軠孰m然耿直,但并沒有貿(mào)然發(fā)難,他在等待最佳時機。淳化二年(公元991年)春天,多日無雨,遍地大旱。按照當時天人感應的觀念,只要有自然災害,就是朝政有缺失。所以宋太宗趕緊向近臣征求意見?軠蕦λ翁谡f,這么大的旱災,肯定是有人處事不公,惹惱了上天。太宗問寇準,有何事處理得不公正,寇準就當著王沔等人的面,把王淮、祖吉二案的前后經(jīng)過向太宗說了一遍,然后問道:“如此處理,稱得上是公正嗎?”宋太宗勃然大怒,王沔嚇得瑟瑟發(fā)抖,只有認罪的份。太宗見寇準既忠心耿耿,又有辦事的智謀,就任命寇準為左諫議大夫、樞密副使,后又改為同知樞密院事,使寇準成了朝廷重臣。
寇準生性耿直,難免與人發(fā)生矛盾。樞密院知院張遜對寇準恨之入骨,就捏造證據(jù)誣陷他。由于遭受誣陷,寇準被貶到了青州。但宋太宗對寇準信任有加,經(jīng)常問起寇準;噬峡春,別人也沒有辦法。過了一年,寇準就回到京師開封,被任命為參知政事。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又加給事中頭銜。
宋太宗即位后,一直未立太子。因為這件事情在那時十分微妙,誰也不敢多提起。宋太宗是以皇弟身份繼位,其理論根據(jù)就是金匱之盟。金匱之盟雖然解決了太宗的問題,但同時也給他出了一道難題,即宋太宗不能把帝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應該傳給自己的弟弟廷美,由廷美再傳給太祖的兒子德昭。圍繞繼位一事,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很多悲慘的事情,廷美據(jù)說要謀反,被人告發(fā),一貶再貶,最后抑郁而死。德昭也莫名其妙地自殺了。所以,當時的大臣都不敢再輕易談論立儲這一問題。有個叫馮拯的人不知出于何種心理,曾上疏太宗,請立太子,太宗一怒,把他貶到了嶺南。從此以后,大家很少再談論這個話題,都是聰明人,何必要觸這個霉頭呢。
寇準從青州回到開封,朝見太宗。太宗當時腳上有點毛病,寇準問了太宗的病情,太宗也詢問了寇準最近生活得可好。家長里短地扯了一陣子,太宗便切到了正題,問寇準立誰為皇太子合適?軠适蔷魅,他知道這個問題只能抽象回答,因為標準答案已經(jīng)在太宗的心里。寇準說,立誰為太子,不是做臣子的所能回答的,也不是后妃、中官(太監(jiān))所能回答的。全體臣民所擁護的人,應該是太子。至于誰是全體臣民所擁護的人,還得請皇上定奪。這個回答可以說是滴水不漏,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太宗低頭沉思良久,把左右的人都屏退,輕聲說:“襄王如何?”標準答案終于出來了,寇準當然不會反對,就說:“既然皇上認為襄王可以承繼大統(tǒng),就請早日決定。國儲不定,人心不穩(wěn)。”第二天,太宗就下旨昭告天下,襄王趙恒為開封尹,改封壽王,并立其為皇太子。
太宗立了太子,就與太子一起拜謁祖廟。回來的路上,京城人們擠在道路兩旁,爭睹太子風采。有人看見太子年少英俊,就大聲喊了句“少年天子”。太宗聽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回來就向寇準發(fā)牢騷:“老百姓都喜歡太子,誰還聽我的?”寇準說:“皇上莫要煩惱,這是一件喜事。陛下立的太子為百姓所愛戴,這是大宋長治久安的保證,是大宋的福氣。”太宗一聽,高興得不得了。與寇準喝了幾杯,喝得醉醺醺的。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