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人生容易老,總不如蓋一座安樂窩。上有琴棋書畫,下有漁讀耕樵。閑來了,河邊釣。悶來了,把琴敲。吃一輩子杜康酒,醉樂陶陶。”這是北宋著名理學家邵雍《逍遙游》中的一段話。
《逍遙游》是邵雍年輕時隱居共城(今新鄉(xiāng)輝縣)蘇門山時所作,無意當官的他渴望擁有一座能讓他安心彈琴、喝酒的安樂窩。
安樂窩,最后他擁有了,不過不是在蘇門山,而是在洛陽。在安樂窩,奔波了大半輩子的邵雍終于不再為生計發(fā)愁,終于能靜下心來鉆研學問,閑暇之余交游唱和,醉樂陶陶……
擁有安樂窩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邵雍與洛陽結緣始于北宋慶歷年間!渡凼下勔婁洝酚涊d,在洛陽,邵雍“館于水北湯氏,愛其山水風俗之美,始有卜筑之意”。
卜筑愿望在公元1049年得以實現。是年,邵雍隨父親從共城遷居洛陽,借住在天宮寺三學院。遷居洛陽后邵雍的生活,《宋史》稱“蓬蓽環(huán)堵,不蔽風雨……歲時耕稼,僅給衣食”。
后來,隨著名氣越來越大,敬重邵雍的人越來越多,于是,“洛人為買宅于履道坊西天慶觀東”。
到了公元1062年,年過半百的邵雍終于等來好日子,實現了蓋安樂窩的夙愿。
《邵氏聞見錄》記載,是年,王拱辰被任命為西京留守。他到洛陽后,“就天宮寺西天津橋南五代節(jié)度使安審琦宅故基,以郭崇韜廢宅余材為屋三十間,請康節(jié)(邵雍的字)遷居之”。邵雍給宅院起名為安樂窩。
王拱辰給邵雍置辦的宅院,屬于公產,隨時面臨被收走或出賣的可能。以防萬一,后來,司馬光等人湊錢將宅院買下,公產變成了私宅,邵雍可以踏實地居住了。
居有所,種有田,衣食無憂,邵雍真正詩酒優(yōu)游的生活,正式開始了。
“公相招未必來”
邵雍在洛陽,有許多交游唱和的朋友,咱們重點說一下司馬光和富弼。
公元1071年,因為與王安石政見不和,司馬光退居洛陽,專心主持編撰《資治通鑒》。與邵雍住在同一個地方,原本惺惺相惜的兩位大家往來更多了。
《邵氏聞見錄》記載了這樣一則逸事,說有一天,司馬光穿著深衣在洛水邊散步,散著散著就走到了邵雍家,于是讓人通報“有程秀才請見”。估計邵雍有點兒疑惑,一見是司馬光,便問司馬光為啥這么說。司馬光笑著回答:“司馬這個姓出自程伯休父,所以我說自己是程秀才。”
富弼,北宋名相,也是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而退居洛陽的!渡凼下勔婁洝氛f:“公自汝州得請歸洛養(yǎng)疾,筑大第。”這個大第離安樂窩不遠。
與邵雍家離得近,富弼高興,“自此可時相招矣”。邵雍“不給面子”,“某冬夏不出,春秋時,間過親舊間。公相招未必來,不召或自至”。只要你能來,管他是啥時候,富弼給家里人下令:“邵先生拜訪,啥時來我啥時見!”
有一次,邵雍去拜訪富弼,富弼高興,賦詩一首:“先生自衛(wèi)客西畿,樂道安閑絕世機。再命初筵終不起,獨甘窮巷寂無依。貫穿百代嘗探古,吟詠千篇亦造微。珍重相知忽相訪,醉和風雨夜深歸。”
邵雍和詩更美:“道堂閑話盡多時,塵外杯觴不浪飛。初上小車人已識,醉和風雨夜深歸。”
“吾家先生至也”
除了與一幫文人高士交游唱和,邵雍還喜歡坐著小車到民間出游。他有一首《小車六言吟》,可以看出他對這種出游是多么熱衷。
出游前要作哪些準備呢?“將出必用茶飲,欲登先須道裝。軫邊更掛詩帙,轅畔仍懸酒缸。”
出游途中要注意什么呢?“輪緩為移芳草,蓋低因礙垂楊。水際尤宜稱審,花間更要安詳。”
他都到哪里玩過呢?“朝出頻經履道,晚歸屢過平康。春重縱觀明媚,秋深飫看豐穰。五鳳樓前月色,天津橋上風涼。金谷園中流水,魏王堤外修篁。”
沿途所見所聞呢?“或見農人擁耒(lěi),或見蠶女求桑。或見蘼蕪遍野,或見蒺藜滿墻;蛞娗G棘茂密,或見芝蘭芬芳;蛞婋u豚狗彘(zhì),或見雕鶚(è)鸞凰。惡者既不見害,善者固無相傷。”
德高望重的邵雍每到一處,“人皆倒屣迎致,雖兒童奴隸皆知尊奉。每到一家,子弟家人爭具酒饌,問其所欲,不復呼姓,但名曰‘吾家先生至也’”。
為了表達對邵雍的敬重,邵雍常去的地方,“十余家如康節(jié)先公所居安樂窩起屋,以待其來,謂之‘行窩’”。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