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后期,國力日漸衰弱,原來臣服的方國(部族國家)相繼發(fā)動對西周中央政權的侵擾。周厲王坐鎮(zhèn)洛邑調集軍隊,擊退噩國和淮夷軍隊的進攻,還親自率軍反擊其他小部落的襲擾,雖然暫時穩(wěn)固了西周政權,但因后期一系列措施失當,導致“國人暴動”發(fā)生。
征伐叛亂 穩(wěn)定政權
西周經過周成王、周康王等幾代帝王的治理,國力日漸強盛,但到周厲王姬胡統(tǒng)治時期,頹勢盡顯。原來臣服于西周的噩國(今河南南陽東北部一帶),看到西周統(tǒng)治漸衰,發(fā)動叛亂。噩侯聯合淮夷和東夷,出兵進攻西周的東部和南部國土,一度打到洛邑附近。
面臨嚴峻形勢,周厲王立刻調集西六師、殷八師,企圖夾擊并一舉擊潰叛軍,但因西六師、殷八師畏懼不前,形勢對西周軍隊十分不利。最后,西周將領禹指揮戰(zhàn)車和步兵奮力拼殺,終于將叛軍擊敗。
噩國被擊敗后不久,居住在淮河流域的淮夷,再次發(fā)兵進攻西周政權。周厲王命虢仲率軍反擊,未能取勝;匆能婈犛纱税l(fā)動了更加猛烈的進攻,長驅直入,逼近洛邑。周厲王坐鎮(zhèn)洛邑,周軍從洛水上游向淮夷軍隊發(fā)動數次反攻,將淮夷軍隊擊潰,周軍還解救出了一些被淮夷軍隊擄去的西周百姓。
經過上述戰(zhàn)斗,西周暫時穩(wěn)定了政權,周厲王趁機擴大戰(zhàn)果,親自率軍抗擊位于南方的濮、位于西北方的獫狁(xiǎn yǔn)等部落的侵擾,一系列戰(zhàn)爭的勝利,讓西周得以進一步延續(xù)的同時,也造成了極為深刻的影響。
洛陽市城隍文化研究會會長、《洛陽戰(zhàn)爭史話》主編張憲通介紹,西周后期,不少諸侯非但不朝見進貢,反而趁火打劫發(fā)動叛亂,讓周王室的收入日益緊張。周厲王統(tǒng)治下的周軍雖取得了一些平叛戰(zhàn)爭的勝利,暫時穩(wěn)定了政權,但戰(zhàn)爭同時造成了巨大的消耗,加劇了財政危機。
與民爭利 埋下禍根
為解決財政危機,周厲王實行了與民爭利的政策。
該政策即將山林川澤收歸周天子直接控制,百姓無論采藥砍柴,還是打魚狩獵,均需繳納賦稅。
據《史記》記載,周厲王在好利的榮夷公鼓動下推行此政策,大夫芮良夫曾進諫說:“榮夷公喜歡獨占財利,卻不知大禍臨頭。財利,是從百物中產生出來的,是天地自然擁有的,有人想獨占它,禍患就多。天地間生成的一切事物,人人都可以分享,怎么能一人獨占呢?一人獨占必然招致天怒人怨,榮夷公用財利來引誘您,君王您難道還能長治久安嗎?作為君王,應該是開發(fā)各種財物分發(fā)給群臣百姓,使天神、民眾和萬事萬物都能得到應得的一份……普通人獨占財利,人們還稱他為盜賊,一個君王這樣做,歸附他的人就會減少。”
對這些意見,厲王沒有采納,仍然重用榮夷公。
由于周厲王“暴虐侈傲”,不少百姓私下指責周厲王,周厲王派人監(jiān)視指責他的百姓,發(fā)現就殺,導致百姓不敢說話,“道路以目”。
面對危機重重卻仍沾沾自喜的周厲王,召公說出了那段廣為人知的話:“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
不聽勸諫的周厲王最后自食其果:“國人暴動”發(fā)生,周厲王逃到彘地,最后在那里郁郁而終。
改革經驗 彌足珍貴
后世學者多從民生角度出發(fā),指出周厲王無視諫言甚至堵塞言路,最終導致失敗。但也有學者表示,周厲王能夠調動軍隊發(fā)動平叛戰(zhàn)爭,統(tǒng)治力不容小覷,能讓周厲王“出奔于彘”的人,恐怕不是普通百姓。
仔細閱讀史料,會發(fā)現“國人暴動”中所謂的國人,其中有很多貴族,如《史記·周本紀》提到“三年,乃相與畔(叛),襲厲王”,其中到底是哪些人“相與”語焉不詳,而在《史記·十二諸侯年表》中則透露了一些細節(jié):“及至厲王,以惡聞其過,公卿懼誅而禍作,厲王遂奔于彘。”
里面的“公卿”顯然是貴族,那么為何作為西周政權重要支撐的貴族也不支持周厲王呢?
原因還在于一系列改革措施,損害了貴族的經濟利益:西周實行分封制,諸侯管理自己的封地,并向周王室朝貢。因為耕地有具體統(tǒng)計數據,周王室得到的糧食朝貢相對穩(wěn)定,但山林川澤的產出并不好統(tǒng)計,伴隨著生產力發(fā)展,山林川澤的產出絕大部分落入了諸侯手中。周厲王為緩解財政危機從諸侯手里“奪食”,引起貴族不滿。此外,起用新臣加強王權,也損害了貴族的政治利益,貴族因而群起趕走周厲王。
李仕權在《改革的教訓:打撈中國歷代沉沒的改革》一書中指出,周厲王為了扭轉西周江河日下的殘局,大刀闊斧地實行全面改革,他雖然果敢剛毅,卻缺乏政治智慧,過高估計了自己的控制力和支配力。在分封制下,周厲王沒有同盟軍,既沒有足夠的權威和力量打敗反對他的貴族,也沒有足夠的財富去補償利益受損的貴族,因此其失敗是遲早的、注定的,也因無同盟軍,周厲王在被放逐后無法東山再起,改革以失敗告終,值得后人借鑒。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